科幻與奇幻──就稱「泛科幻」也罷…

  網路上對科幻與奇幻的分別討論很多,筆者認為,兩者有時是混為一體,難以區分的,《大鼻國歷險記》就是混合了童話與科幻,但它的故事主體是童話式的,《永康街共和國》是政治科幻,《秦始皇到台灣神祕事件》是科幻也是奇幻,我畫的圖形,一如硬科幻、軟科幻,只供作研究的參考的方便,不是絕對的分野。電影《我是傳奇》,也是從科幻小說改編的,就是科幻;《史前一萬年》又如何?也是科幻。

我們如果把它以狹義科幻、廣義科幻來定位,就清楚了。
  
「合理化的超現實想像,是我歸納的科幻定義的最大公約數」啦!不敢下定義,下了定義更多的爭議。

  大抵來說,以故事的主體架講來辨別,是科幻裡含奇幻,或奇幻裡含科幻,甚至兩者混融難以區分誰包含誰。
美國雨果獎(Hugo Award)是一個頒發給科幻或奇幻小說的文學獎,兩者作品綁‧‧一起,羅琳的《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尼爾‧蓋曼的《美國眾神》、李安的《臥虎藏龍》都在前幾年得獎。《《星際大戰》、《黃金羅盤》應是奇幻裡含科幻,《第三類接觸》,很明顯的是科幻,如果幾百年後,外星人正式移民地球,變成非科幻或古典科幻啦,一如某些凡爾納的小說《環遊世界八十天》等。
《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一書中,我提出了「泛科幻」 的概念。
我的圖形中的「科學」:包含了「認知」、「探索」、「假設情況」等,如有機會再版,再予補充。《史前一萬年》、《我是傳奇》都是假設性的超現實世界。
 
大抵來說:「合理化」在科幻是很重要的指標,作品「故事的主體架構」,是傾向科幻或奇幻,可以判別,有時是兩者混融的。
(這篇文章,會不斷的擴充修改/2008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