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拉瑪四部曲」理念探索                                                                                                                                                                                                                                                                                                                                                                                                                                     黃海‧                                                                         

                                                                                                                                                                閱讀偵探小說,必須跟著作者筆端抽絲剝繭尋找最後答案,就像順著樹幹樹枝往上攀爬,一旦高高在上,得以俯視全樹枝葉,一路摸索過來,故事曲曲折折,終至撥雲見日,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閱讀科幻小說,置身密密枝葉包圍的樹叢中,一時不知身在何處,有如雲裡霧裡,只要在枝繁葉茂中安定心意,看清枝幹脈絡,要順利摸索爬上爬下不難,也就是掌握作者的科幻創意,不致迷失於小說內容的光怪陸離。本文嘗試探尋現年差不多九十歲的世界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之前作品的若干重要科幻理念,也許閱讀者可以在濃密枝葉間迅速找到樹幹,摸清方向。


我認識克拉克──正確的說,是「知道」克拉克其人,並開始探索有關他的作品,是在一九六八年。這一年,就是著名的《二00一年太空漫遊》全球首映的一年,當時藉著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1928-1999)的視覺影像,見識科幻太空的迷人世界,並思索宇宙人生的神祕境遇,我在台北豪華戲院的新藝拉瑪大銀幕下,親歷一次壯觀震撼的心靈與視覺漫遊;對於影片結尾出現的神祕黑色石版、星童,奇怪難解,總覺得意猶未盡,引發無窮的好奇遐思,影片營造的意境和神祕性也是造成激盪人心以至提升內涵成為經典作品的所在。隨後閱讀追蹤,知道克拉克的編劇與庫柏力克導演合作完成本片。就在這一年,台灣也先後出現了張曉風、張系國和我的三篇科幻小說,是時台灣還沒有「科幻」一詞,張系國的「科學幻想小說」一詞,是在翌年美國太陽神十一號太空船登陸月球之後發表的文章所創用,當時也少有人注意。「科幻」一詞的大眾化和風行,要到一九七0年代中期《星際大戰》和《第三類接觸》在台上映以後,由銀幕威力所帶來。我在二00六年出版的《台灣1956-2005科幻文學薪火錄》一書,也把一九六八這一年定為「台灣科幻文學黎明」的一年。

一九六八年,克拉克讓我們得以跟隨著他的宏觀視野窺探未來的世界,《二00一年太空漫遊》帶給我們太空壯遊的想像,而今我們已身處二十一世紀,得以回顧領略他的科幻思維與現實世界接軌之處的奧妙和宇宙哲學理念。我何其幸運,當年能夠跟著他的先進視點從一九六八望向二00一,和更遙遠的未來,探索未知世界,也開啟了科幻寫作之路,忝為台灣科幻文學的開拓者之一。一九六0年代美國太陽神計畫執行正是如火如荼之際,科學萬能的氣氛襲捲全球,有識之士都相信二十一世紀初美國人將會在月球建立基地或月球城市;向更遠的太空探險旅行,也勢在必行;克拉克應該也這麼想的。

一九六八年,在庫柏力克電影的感染下,我寫作的所謂「科幻小說」,也跟著克拉克的夢想加以誇大描述,假想一艘光子太空船從二00一年出發,向無際的太空探索航行,這是依循克拉克的「未來科學幻想實現年表」所引伸,這張年表製作於一九六0年代(之後曾有修改,實現的時間往後推移),年表終於二一00年,根據克拉克的科幻事物實現年表,二十一世紀末之前,人類移居太陽系各行星,人可以永生不死,光速一般的火箭可以通往宇宙各處,可以與宇宙人通話,人工冬眠、人工生命成功、機器人智力超過人類、物質傳輸、與外星人會合…。今天回想起來,當年自己就是以此為據,在某些概念上添枝加葉,並以電影的視覺場景為參考寫作科幻小說,何等的不自量力,卻也深深受到克拉克小說中科學意識和哲學意念所感動,他的未來假想地圖帶領我摸索探測,也是所有科幻作者不可缺的科幻元素參考聖典。熟悉克拉克小說的人都了解,克拉克貫常以嚴謹的邏輯推理加上科技細節的精確寫實構織故事,以科學敘述語言,堆砌出抒情式的優美文字,表露詩般的情懷,兼具凡爾納與威爾斯的特色,這是一般文人寫作科幻小說所望塵莫及的。

克拉克的「太空漫遊」系列,探索人類在外太空的處境,向無窮的時空拓展視界,在電影媒體的影響下,成為全世界矚目焦點,也創造人類的科幻神話,成就了世紀科幻經典。稍後一九七三年出版「拉瑪系列」的第一部《拉瑪任務》,延續前面的外星人太空旅行的概念發揮,英文書名原意是「會合拉瑪」(Rendezvous with Rama)──外星人來訪,與外星人見面之意。根據克拉克的原意,《拉瑪任務》是獨立篇章,本來沒有寫作續集的計畫,主要的科幻元素建構在「假如外星人來訪…」的命題下──我在靜宜大學從事「科幻文學」教學,便一再的強調,科幻小說構成的主要「元素」就是以「假如(某事發生)…如何如何…」做為演繹故事的樞紐,有如樹木的主幹,其他都是枝葉、細微末節。以小說寫作者的觀點來看,《拉瑪任務》結尾,外星人的太空船來太陽系訪問,人類在驚慌莫名中派出太空人前往探勘,發現這個有如城市一般巨大圓柱體太空船,原來就是機器人,裡面全是合成生物,外星船在近距離吸取太陽能源後,離開了太陽系,故事戛然而止,合情合理,它已完整敘述解釋一個主要的科幻假設,假如真有外星人來訪,最合乎邏輯的情況會是什麼?故事講完,再不需要添加什麼在後面,克拉克這部作品也雙獲「雨果獎」、「星雲獎」榮譽。

難道真如好萊塢電影或通俗科幻小說所描寫的,外星人來訪以死光槍來對付人類,或綁架地球人到飛碟上面施行醫學檢驗並在人體內植入晶片?才算夠酷的外星人故事?上世紀末的美國片《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1996) 、《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1997)對這一主題分別做了代表性的嚴肅和幽默表述,更早期的史蒂芬‧史匹柏的《外星人》則著力描寫外星人與人類兒童之間的溫馨友誼,略似童話寓言,《第三類接觸》則訴諸科學寫實的視覺震撼,而 「拉瑪任務」則以嚴謹邏輯理念推理、傳達出深沈美妙波瀾壯闊的意趣和哲理,迥然有別。

從一九七0年代起,外星人入侵地球之說逐漸蔓延大眾,印刷媒體和電影電視不斷渲染,繪聲繪影的傳說,有增無減,連美國總統卡特,也承認在擔任喬治亞州長期間曾近距離目擊幽浮。一九九0年代克拉克主持十三集的《克拉克談神祕世界》電視影集,其中有一集談外星人,克拉克在影片結束之前,現身螢幕,斬釘截鐵嚴正宣告:「如果真有外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發生,請你相信我,這項祕密絕對不會被隱瞞超過二十四小時,否則便會被媒體所揭露。」意思是,所有外星人與幽浮事件,不是錯覺、幻覺、或其他可解釋的特殊原因,就是騙局。

不久之後,一九九五年爆發轟動世界的「外星人解剖影片事件」,事後證實是一場貪財圖利的騙局,正如一九七八年美國作家羅維克(David Rorvik)的複製人小說,冒稱真實的醫學實驗成功故事如出一轍 。二00一年七月,著名的DISCOVERY電視頻道播出「 外星人入侵周」,最後的結論:假如外星人來訪,最可能的情況──外星人不需親身旅行,從迢遙的銀河太空來這個小小地球──只需要設計機器人太空船來訪,這一概念,可能來自克拉克所提供,或受到克拉克所影響。克拉克或許應該考慮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讓外星生物乘坐太空船,在接近光速中旅行,跨越遙遙百千光年,訪問各星球,對外星人來說,不需要超光速,就可以在有限的生命時光達成任務。

我們再看,一九六六年美國著名的科幻學者詹姆斯‧甘恩(James E. Gunn)(一九九0年六月,曾經應《幻象》雜誌邀請,來台參加「台北科幻周」)在慶祝堪薩斯大學建校百年慶典,舉辦了一次「世紀之間研討會」(Inter-Century Seminar),以「人與未來」為主題,克拉克發表〈明日的探測〉(Exploration in Tomorrow)一文,結論中說道:

─如果有任何太空訪客來到,我認為他們不是乘太空船來的,他們就是太空船。

這個說法,與克拉克其後《拉瑪任務》的故事主幹若合符節。

克拉克的拉瑪世界第一部,便是循著這一邏輯理念的典型演繹發揮。《拉瑪仼務》的結局與DISCOVERY頻道的「外星人入侵周」如出一轍,如果外星人來訪,必定是派了機器人太空船到地球來。《拉瑪仼務》小說的其他細節都是根據此一主幹所添加的枝葉。在科幻理念重於小說結構內容的前題下,我想,克拉克之後與被稱為「無可救藥的知識吸毒者」簡崔‧李合作的三部大著,就算克拉克沒有親自寫過一筆,在由克拉克理念主導下的書寫,畢竟還是克拉克精神與精華的映現。緣於科幻小說這一特殊文類,只要理念深具邏輯力量,它就必然長成一棵壯碩實的大樹,任人攀爬遊玩。


嚴肅純正的科幻作家,莫不將科幻與科學截然分開。克拉克如是,艾西莫夫(Isaac Aismov,1920-1992)如是,台灣著名的科普和科幻推廣者兼作家葉李華如是,張系國更明白的說:「科幻小說裡的科學多半是偽科學,是藉以擴充幻想範圍的工具。」科學是嚴謹理性的,科幻可以隨性,只要看似合理,未必受物理法則拘束,根據克拉克定律:先進的科技與魔法無異;要界定可能的界限,唯一的方法就是敢於跨越不可能。具有使命感的科幻作家絕對將两者劃分清楚,克拉克的小說裡有外星人,也有靈異、宗教、超能力;然而,他在科學現實裡,對於未經正統科學確認的事物一律保持否定態度。二00四年七月,克拉克在斯里蘭卡接受POPULAUR SCIENCE雜誌的記者訪問,還說「宗教是所有心靈病毒中最有害的一種」。克拉克的話,讓我想起傑出的科學天才理查‧費曼(Richard P.Feynman,1918-1988)說過:很多科學家都是不信神的。明乎此,我們讀了《拉瑪再現》之後的作品,就會明白,有著發亮古銅色肌膚的女主角妮可,一個生命科學醫官,故事的主要焦點人物,她的母親是一名非洲血統的黑人,她小時候曾經接受婆羅的原始宗教儀式;太空人歐圖爾將軍出發與拉瑪人會合之前,還去會拜見了教宗若望保祿五世。這些都不足為怪了。Rama一詞中文的譯名「拉瑪」,己是俗見,年輕的科幻作家張草指出,學界的譯名是「羅摩」,Rama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中的Rama。克拉克以它命名,當然與他長年居住斯里蘭卡有關。

克拉克早在他一九五六年的《城市與星星》和其後至今的小說中預示,生物進化的終極,就是脫離肉體單獨存在的「純心靈」。這是我近年從事科幻文學教學,翻找資料發現的,克拉克在小說中又提到,人的精神和肉體全部以模型存入記憶電腦裡,再周期性的取出組合,賦予生機,重新生活在城市裡。類似概念的科幻電影和小說,在一九八0年代才漸出現,包括我自己的長篇科幻《天堂鳥》。我不禁感慨:閱讀克拉克的小說,檢視克拉克的所有科幻點子(包括他的科幻事物實現年表),如果你是科幻作者,(連我在內)必然頹然喪氣,只差沒有撞牆,所有新鮮可能的有趣點子,他都想過寫過了,他的所有作品儼然是科幻元素大百科。難怪二00四年他接受記者訪問時,若有所思說:「…我在夜晚思索這些事,這類的概念,然後想,我寫過這個了嗎?有時候,我發現我已經寫了。」以《拉瑪任務》而言,除了前面提到的「外星太空船就是智慧型機器人」的概念之外,其他三部篇幅龐大的續篇,林林總總集結而成的許多科幻點子,盡管也許大部分是由簡崔‧李操刀,畢竟我們見到的是長成之後的堅實偉岸的克拉克「科幻大樹」。

   拉瑪太空船的故事,最後擴充為卷帙浩繁,氣勢磅礴的四部曲,成為迷人的星際史詩;以中文譯本來說,應該是百萬言鉅著了。也許由於簡崔‧李的助力,故意強調以女性的思維和視點為主線,為克拉克一向的嚴謹風格和科技色彩添加了溫柔與圓融。從第二部的《拉瑪再現》的後半部起,生命科學醫生妮可這個女人便貫穿後面全部情節,以至第四部《拉瑪真相》終了,顯見兩位作者在處理超長篇的大河科幻小說的敘事觀點運用純熟,駕馭得法,藉著主要人物的描寫,得以串連故事,小說隨著妮可心境回顧人類太空發展,阿姆斯登陸月球的景像,也描寫女孩子流淚喊耶穌的禱告,見聞到三D立體全彩圖、冰上汽車、螃蟹機器人、蜈蚣生物機器人、沙魚機器人、巨大的飛行外星生物、儲滿歷史記憶的二十公分高的英國霍爾王子機器人……;也虧克拉克與簡崔‧李能想出那麼多奇幻點子,構織龐大的時空場景和科幻機器,都安排在紛繁多彩的時空架構中,呈現出幽奇幻化的畫面,深化科幻史詩意涵;最後牛頓號成員拒絕返航,一女兩男──妮可、理查和邁可三人選擇滯留拉瑪二號上,巧妙的躲開地球的核彈攻擊。小說中指出,拉瑪迫使人們以身為宇宙生物的立場,思考自我以及上帝的存在課題;也藉著教宗保祿五世在梵諦岡以電傳視訊對負責指揮核子攻擊的歐圖爾將軍,說起拉瑪可能扮演預告耶穌再臨的使者角色的話題。


小說中隨著情節的變化出現了繁多科幻機器或概念:外星生物蜘蛛,以色彩條紋的變幻做為溝通語言;微生物語言;人造太陽;能裝入口袋的機器人;微生物絕緣體;人與外星動物之間相同母性的感應;生命的不朽不是指某個特定的生命,而是指生命在文化和基因上都和生物鏈的不朽有關;外星動物在未出生前就受教育;閱讀人腦的記憶;會飛的機器人蝴蝶; 外星人利用人類複製唯妙唯肖的另一個更年輕的人,對孩子、孫子來說,是機器媽媽和奶奶妮可…都是令人 驚奇的科幻創意。小說涵蓋了當今哲學玄學與宇宙學交融的焦點:人擇原理( anthropic principle)與多元宇宙;前者一直是令科學家疑惑的話題,由於六個極微的物理常數的恰到好處,我們的宇宙才能孕育生命,宇宙剛好是這樣子,人類才會存在,也許是造物主「精心微調」的結果,宇宙顯然是為了人類而設計的;如果宇宙中不需要人類出現的話,那麼我們從地球上觀察到的宇宙將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有如在橋牌比賽中一個人得到了清一色的好牌,除了偶然機率之外,另一種可能是發牌者「作弊」;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說人擇原理可以看作是上帝在創世遊戲中的「作弊」行為。然而,學者們認為人擇原理與宗教無關,也據此推論出多元宇宙的概念,小說中藉著邁可的話說:我們是在參與上帝的偉大實驗,提供上帝一個資料翻目。

妮可逐漸老邁,身體各器官已不堪用,外星人難以幫她更換,在她身體裡有上千個小探針,半數的探針集中在心臟部位,用以偵測調整健康狀況,維持生命,於是,在她的心臟衰竭之前,她選擇自己死亡的時間,外星蜘蛛甚至把死刑當作牠們整個更新觀念不可缺少的部分,就算宇宙也一樣在變化更新,作者傳達了了然生死,宏觀無極的胸襟,悠遠博大的思維。妮可把握生命的最後時刻,在機器人老鷹的幫忙下,再度回到交叉點;最後老鷹帶著妮可進入知識太空艙,窺視體驗宇宙與生命的奧秘,這段描寫把全部拉瑪故事推向最高潮,讓人震撼驚嘆感動,我們隨著妮可的視野目睹了無限幽渺,深沈莫測,浩瀚銀河的神祕景觀,超大的房間長達半公里,裡面是個銀河模型,可以看到億萬星球與生命的進化過程,在不用顯微鏡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宇宙創生的大霹靂瞬間──十的負四十方秒之際的奇景。這是妮可生命終結之前,所得到的最珍貴的經驗,作者藉著妮可回憶父親的話,提示了生命中兩樣價值連城的東西是「愛與學習」,其他的名譽、權力、財富、成就都不具有持久不墜的價值。知識艙的設計,正是表達了這一深沉雋永的理念。 

小說結尾暗示,妮可死後將有一個心智外貌與她維妙維肖的機器人妮可永遠活著,與她的家人繼續厮守;生命與意識終能在死亡之後藉著科技超昇,這與克拉克一九六0年代起草的未來科幻事物實現年表──最後人類達成永生,是一致的理念,見諸克拉克其他著作,生命最終進化為「純心靈」,也許只是幾步之遙了。以克拉克的高齡,面對生命與未來,其心境正如妮可一般,甚至化身為妮可,帶我們從事一場虛擬實境的宇宙之旅和生命奧祕追尋的神祕體驗。 

做為科幻作家,當他在創作時,如何保持理性精神,又能注入幻想創意,兼具哲學思維,如何融合拿捏,完全在於作者學養和執筆時的方寸之間。「拉瑪四部曲」不斷在反省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迫使讀者思考,我們將往哪裡去?我們在宇宙中是知性觀察者,我們也被上帝所觀察。四部龐大鉅著,已經難以分辨硬科幻或軟科幻典型,它的人物事物蘊藏的哲理與人文精神,則必須從不同的面向解讀,拉瑪系列小說精彩描繪了人類與外星動植物的文化融合與生存競爭景像,創造了一個宏遠龐大的外星生物與人類接觸的史詩。 

克拉克與簡崔‧李在小說的終了,藉著妮可的遭遇,意涵深遠的告訴我們:

宇宙與生命,來自大霹靂,生命的死亡一如宇宙的更新,都是不可缺少的;生命與宇宙也許終將回到大霹靂。


(完)
---------------------------------------------------------------------------------------------------------------------------------------------------------------

原書,小知堂出版社的簡介 

【關於本系列】 

熟知科幻領域著作的讀者一定熟悉亞瑟‧克拉克這個名字。克拉克一生著作甚豐,與海萊恩、艾西莫夫並列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可謂科幻領域的教父級人物。
對專業科學領域的人士而言,克拉克的名號亦十分響亮。他除了是優秀的小說家,身為太空研究顧問的他,也是一位科學先知。我們今日之所以能不出門而知天下事,利用電視新聞畫面得知世界各地消息,其中大部分要歸功於克拉克。五○年代,克拉克發表了一篇文章〈地球外的中繼〉,大膽而科學地設想了通訊衛星,最後這個發想終於實現,所以即使是不曾讀過克拉克小說的普羅大眾,其日常生活與克拉克的關係亦是密不可分。 

克拉克自幼對天文學及尖端科技極感興趣,早年擔任公務員時,開始大量閱讀科幻著作,成為忠實的科幻迷。戰時曾任職於英國皇家空軍,退伍後以三十而立的年紀,進入國王學院修習大學課程,並開始科幻創作。一九五一年,第一部長篇小說《月球歷險記》問世,同年出版第二部長篇科幻《火星之沙》(The Sands of Mars),主題都圍繞太空探險,由此可見克拉克對天文科學的情有獨鍾。 

一九五六年起,克拉克定居於島國斯里蘭卡,深深著迷於奇幻多變的海底世界,此時的《深海牧場》即首次以海洋為主題的科幻長篇。此外,克拉克和當代許多西方人士一樣,對神秘深邃的印度哲學心生嚮往。本書的「拉瑪」,即從印度敘事詩神話裡的「拉瑪王行狀記」(Ramayana)而來。
此後,克拉克陸續寫下撼動人心的經典科幻著作,如「太空漫遊」及「拉瑪」系列,寫作時間橫跨六○到九○年代。其間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而克拉克一直是引領先鋒的代表,作品直到今日仍能受時代挑戰而堅毅不搖,成為未知科技世界的預言家。如今,通訊衛星行駛的軌道即稱作「克拉克軌道」,克拉克因此被譽為世界通訊衛星之父。
和一般偽科幻小說不同,克拉克構築的科幻世界沒有怪力亂神或詭異的超自然現象,一切情節設計符合科學邏輯,不憑空幻想,也不捏造事實、出售廉價的想像物。這類硬科幻(Hard SF)小說具有極高的知識價值,而克拉克更著重於描寫人性的潛力,以及哲理的探討,展現無比的魅力及深度。 

「拉瑪」系列的誕生,其實是克拉克意料不到的。第一部《拉瑪任務》於一九七三年出版,本來已自成一格為獨立篇章,榮獲雨果獎與星雲獎雙料肯定。直到十六年後,克拉克與美國太空總署火星計畫指導人簡崔‧李合作完成第二部《拉瑪再現》,及後來的《拉瑪迷境》、《拉瑪真相》,才成為一部具連貫性的外太空殖民故事。 

《拉瑪任務》敘述西元二一三○年,一個神祕的外來天體「拉瑪」闖入太陽系,人類為了守護地球及太陽系各殖民行星的安全,立刻派遣太空船前往探勘。這個圓筒空心體似乎是一艘巨型太空船,內部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並出現各種奇特的合成生物。過程細膩真實,結合科學知識與巧妙情節,展現了未來人類的生活形態及宇宙觀。 

時隔七十年,拉瑪再度來到太陽系。在《拉瑪再現》中,人類的科技更加進步,渴望能夠解開數十年前未解的謎團。然而,在科學進步之後,人性是否有所進步?科學究竟為人類帶來了什麼?倘若人性未如時代前進,又會對科學帶來什麼傷害?《拉瑪再現》加入簡崔‧李這位生力軍,軟化了《拉瑪任務》的嚴肅哲學性,增添大量對當代社會的關注,諸如墮胎、濫用藥物、暴力等問題,這些議題在《拉瑪迷境》繼續擴大探討。 

另外,在人類進一步瞭解拉瑪的同時,拉瑪上的生物也在瞭解人類,所以殖民計畫誕生了。但在殖民地上的人類真的過得更好嗎?因此《拉瑪迷境》除了有上述的問題外,藉由人類渴望權力而生的控制慾,來說明人類以其自認為高貴的智慧與理性,想要認識進而操控其他存在物,不過是顯露其限制與盲目。 

科幻,是科學與幻想的完美結合。在科學的立基上,幻想擁有穩固合理的發言地帶;而在幻想的無邊國度裡,科學找到了馳騁天際的活力。科幻作品帶領讀者進入看似冷硬嚴肅的科學世界,卻又給予讀者無比彈性的想像空間,有其無可取代的魅力。對科幻迷而言,「拉瑪」系列絕對是必備的經典;而不曾接觸科幻的讀者,更可仔細欣賞克拉克小說的迷人風采,相信克拉克深沉細緻的科幻世界,必能開拓您前所未有的閱讀視野。

第一部「拉瑪任務」
內容大綱: 

西元2131年,一個神秘的外來天體闖入太陽系。人類為了守護地球安全,立刻派遣太空人前往這顆名為「拉瑪」的星體探勘。 

經過一連串驚險探索,地球太空人發現,它竟是人造的金屬圓筒物!更驚人的是,內部的構造景觀令人嘆為觀止,難道這是一塊人工殖民地?究竟是誰造了這神奇飛行體,任其悠遊於浩瀚宇宙?它接近太陽系的目的又是為何? 

拉瑪的出現,將為人類世界帶來怎樣的震撼?攸關人類命運的《拉瑪任務》,即將揭開序幕……

結局: 

人類探險雖然無疾而終,卻提出「拉瑪人任何東西都做三件」這個定論。

第二部「拉瑪再現」 

內容大綱:

西元二一三○年,一艘遭到遺棄的神秘太空船——拉瑪進入太陽系。人類雖派遣太空人前去探勘,但是以人類的力量,真正能瞭解之處少之又少。 

七十年後的現在,人類偵測到另一艘逐漸接近地球的太空船。拉瑪人回來了。不過這次,人類已經準備好迎接挑戰,揭開拉瑪神秘面紗的時刻終於到來……
這次出發到拉瑪探險的成員共有十四個人,不過每人都各懷鬼胎。最後率領牛頓號出任務的將軍死於非命,其中一命探險員高岸博士則死於拉瑪。而軍醫妮可登入拉瑪尋找失蹤的高岸博士,卻意外地被留在拉瑪上。此外,由於拉瑪改變航道,地球人鑑於此,於是決定發射核子武器摧毀拉瑪。官員們命令牛頓號成員返航,不過軍醫妮可、理查和邁可三人卻選擇滯留拉瑪,阻止地球的核彈攻擊拉瑪。(故事到此暫告一段落)

第三部「拉瑪迷境」 

西元二一三○年,一艘被遺棄的太空船拉瑪號進入太陽系,於是人類展開一場探勘之旅,然而人類的力量如此渺小,任務無疾而終。七十年後,拉瑪號又回來了。在這次的探勘過程中,組員們彼此較勁,最後三位太空人留在拉瑪,進行漫長的太空旅行。
十三年過後,拉瑪號上的三人家庭壯大為八人,也與拉瑪人有了接觸。這次,拉瑪藉由巨大的太空站,希冀這個家庭號召地球進行移民,而人類是否能把握機會,在此重建天堂樂園呢?……

(故事結局:理查逃出新伊甸園,到拉瑪的第二居住地與鳥類、無柄網生物共同生活;妮可則被新伊甸園判處死刑。邁可依舊滯留於拉瑪上,並與妮可的其中一位女兒結婚)

第四部「拉瑪真相」 

自從第一艘空蕩蕩的拉瑪太空船出現在浩瀚的太陽系,引發人類前往探勘後,第二艘預定成為人類殖民的拉瑪太空船也在多年後來到太陽系。只不過,最後,殖民地變成一個殘酷的獨裁國家。 

帶領人類到拉瑪殖民的探險家妮可,雖然逃到被人類稱為紐約的外星島嶼上與丈夫理查團聚;然而,面對後有追兵,前無退路的景象,眾人不得不逃到住著恐怖八腳蜘蛛的紐約地下走廊……

(故事結局:理查與蜘蛛原本代表蜘蛛前往新伊甸園與中村談判,沒想到卻被處死。妮可最後在老鷹的幫忙下,再次回到交叉點。老鷹等拉瑪高等生物在妮可的要求下,答應讓妮可一窺宇宙的奧秘,妮可觀看完後,心滿意足的死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