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高雄科技大學徐錦成老師(副教授)寄來的《時間的藝術》兒童文學短論集,剛好我寫了一篇未完成的小論〈時間的設定〉,他的書名入目讓我錯愕了一秒鐘,很快的回神了。他的「時間藝術」是近二十年寫作評論的串連成的珠玉,讓人尊敬和深刻感動的大作。他認為兒童文學是需要時間的藝術,優異的兒童文學不是當代能論斷,所以他不斷的推廣自己的所知所學。

《時間的藝術》蒐集了作者十九年來的評論精華,端出了各式樣不同的菜色,對於台灣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做了精要掃描,導讀五十本中外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還有相關的隨筆和感言,讓你飽餐一頓兼且瀏覽了台灣兒童文學的歷史脈絡。
*





  十幾年前徐錦成為九歌主編「兒童文學館:童話列車系列」,還在就讀博士班,與我有頻繁的電郵通訊接觸,不厭其討論有關作品的修改、選擇和序文的書寫,那時我就見識到他評論作品嚴謹和不凡創意,其後他在南部的大學任教,我也曾請教他大學授課的問題, 不論寫作和做人,他的質樸誠懇,是我一直以來的印象,一直是令我尊敬的作家學者,他就在南部大學教書,也曾在相關文學活動照過面。

 

這回他無意中整理舊作,靠著電腦的方便,提煉出寶貴的《時間的藝術》,重點介紹了台灣兒童文學的十二家,包括司馬中原、管家琪、黃海、王淑芬、傅林統、林世仁、山鷹、楊隆吉、周姚萍、亞平、林哲璋、黃秋芳,成為童話列車的每一本書的賞析文章。這回出版的文集,讓我能讀到他的全部評論,高興又暢快。

《時間的藝術》其他的選輯評論有:〈華文兒童文學〉評論侯維玲、林鍾隆、嚴友梅、林煥彰、王家珍、鄭清文、楊喚、張之路、陳肇宜、方桂香。〈外文兒童文學〉〈繪本的思考〉〈在隨筆與評論之間〉
林林總總的短論,見識到徐錦成的苦心創意和詩意,那一篇〈虛擬討論會:雷驤、林志玲、徐錦成共讀繪本〉利用雷驤和林志玲發表在蘋果日報上討論〈FORMOSA,一座島嶼的故事〉一書的文章,寫了這篇虛擬的座談會對話,令人叫絕。
*
關於科學童話或科幻童話,一般人本來是很難劃分理出頭緒的文類,他也有專精的看法:科學童話與科幻童話略有不同,但也非涇渭分明,科幻童話雖有科學根據,但更歡迎在有科學根據的基礎上天馬行空地想像。

   這一點,我從寫作者和研究者的觀點補充近年的心得和發現,科幻童話大約是科幻小說逐漸風行存在之後的變體(台灣應在一九八○年代之後),沒有科幻小說出現之時,不會有科幻童話,只有科學童話,科學童話是為了傳達科學知識的作品。我的《嫦娥城》一九八五年出版,當時還沒有科幻童話這一名詞,封面的標題是籠統的「兒童小說」。

科幻童話可以當做是含有科幻元素的童話,有時也混融了科學元素,有時可以依照它的主體性歸類為科幻童話或科學童話,有時兩者交融成為科幻科學童話,山鷹的《地球彎彎腰》、《生病》具有十足創意,可以這麼說吧。當然,單稱為科幻童話也可,如果稱為科學童話,故事會一眼可以看出是科學知識的載體。

科學童話正如徐錦成教授所言,避免傳達因幻想而失真的科學知識。科學童話以科學知識的傳達為主題,正如徐錦成所說「故事若僅為傳達知識而編寫,則一旦吸取了知識,還有必要再讀一遍故事嗎?」這句話擊中了科學童話的要害,深得我心。如果只是為了傳達科學知識而寫的故事,也可以在讀取知識之後將故事捨棄。 這也是寫作科幻或科學童話的作者不可不知的;有創意的作者或許不願寫科學童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