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仁威老師108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接受訪問,全面掃描了大陸和臺灣的科幻動態,有助於兩岸相互瞭解,董老師才學兼備,文理兼勝,創作豐收,作品多,見識廣,對華文科幻的推廣和耕耘,功不可沒 ,已是當今華文科幻文壇上的領航和啟迪大師。星雲獎到今年辦了六屆,臺灣也感受到科幻發展的福澤和熱力。 

回顧華語科幻星雲獎成立之初,我本來不是很瞭解,因為名為「全球華語」的「星雲獎」,是在大陸的「銀河獎」之外加上了這一獎,感覺有其重迭性,而臺灣的文化出版業自二十一世紀以來衰落嚴重。出版科幻為重點專案之一的貓頭鷹出版社,陳穎青社長指出,根據近年一般書籍的銷量統計已下跌四成,臺灣出版業已崩盤五年。我的觀察,文學作品出版零落,科幻也難提出像樣新作,就算有超水準的作品如吳明益《複眼人》賣出到英、美、法版權,獲得幾個國家的翻譯出版,屬於具有高度文學藝術價值的科幻;由於大陸觀點不同,類似作品就沒有進入大陸視野,或因資訊流通不足,大陸少有人知,不曾被廣泛討論,未能成為華語科幻星雲獎的標的。 

在臺灣,被納入主流文學作家陣營的,諸如張大春(時間軸)、紀大偉(膜)、吳明益(複眼人)、伊格言(噬夢人)、賀景濱(去年在阿魯巴)、高翊峰(幻艙)、張啟疆《26》、宋澤萊《廢墟臺灣》,作品具有科幻色彩,由於主流文學對科幻有隔閡,與科幻掛勾或參加星雲獎未必熱衷,臺灣科幻發源于主流文學,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作品,早期都是從主流文學脫離而出,另立科幻招牌;我對主流文學與科幻兩者的融合很有期待,也有研究解讀的著述。在大陸是以硬科幻傾向的核心科幻為主,臺灣作品有明顯差距,落後多年,臺灣不像大陸積極發展太空科學受到大環境鼓舞,臺灣也沒有明顯的科普區塊,可以作為科幻的促進劑。 

臺灣近年創作出版不少推理科幻小說,如陳浩基、寵物先生合著《S.T.P.E.》、林斯諺《馬雅任務》、葉覆鹿《小城市》、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薛西斯《H.A.》、蘇健軒《完美基因》、冷言《輻射人》、廖大魚《宅星ONE》、王乙荀《飛向仙女座》、高普《軸心失控》….這些作品比純科幻還有市場,卻無法進入大陸主流科幻視野。他們是否獲得星雲獎青睞,作者好像也不在意,大陸要怎樣來看待這些作品呢?我曾發明了「泛科幻」這一名詞來包容這類摻有科幻元素的作品,包括李敖《虛擬的十七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蒼蠅王》,或是春上村樹的某些作品。 

  陳楸帆非常欽佩臺灣作家吳明益,他2013以科幻現實主義《荒潮》獲得長篇小說星雲獎時,跟我說,抱憾創作之前沒有找來《複眼人》 閱讀參考,事後才知兩者有同樣的主題,都是探討環境災害的現實主義科幻。 

科幻星雲獎第一屆我沒參加,第二屆2011董仁威先生來台邀請了三位,張之傑、李伍熏和我,全程免費招待去成都參會。老友張之傑說,臺灣在兩岸團體的交流的經費上很窘迫,官方沒預算,大陸若有來團參訪,臺灣的作家個人無力負擔,所以他到大陸時儘量不受招待,(201412月劉慈欣與北京兒童文學團體來訪,臺北的兩岸兒童文學會的接待就很窘迫) 2011年董仁威先生邀請我赴成都參加大會,我當時還說,把我的名額讓給他人,因為10月間我要到美國探親,兩兒子移民美國十幾年,早已是美國公民,失聯狀態,只有老爸去看他們了,十月是最好的天氣。董先生說補助名單不能更改,2011年我遂跑一趟成都,取消美國探親之行了,這是我首次參加星雲獎。 

2011星雲獎成都大會,我遇到香港來的李偉才博士、大陸的科普博士王衛英,我們談到科幻既然屬於小眾,每年華文科幻星雲獎受獎人,可能面臨新人難產問題,臺灣香港更不用說了。由於參獎的短篇、中篇小說只有在大陸刊物發表才有能見度,才能端上檯面,臺灣很難找出作品參獎。之後有一年臺灣也就掛零。 

由於2011我受到全程招待,心有不安,無以回報,只有努力在臺灣宣導科幻。兩年後的 2013,我主動自掏腰包參與太原的第四屆星雲獎大會,以回報上次受招待之恩,這回主辨單位給了我落地招待,感謝董仁威老師安排。2014北京星雲獎大會,我出版的四百頁科幻論述《科幻文學解構》入圍,最後與吳岩老師平分秋色獲得科幻評論金獎,北京主辨單位給了全程招待,今年 2015我又有少兒圖書作品〈納米魔幻兵團〉入圍,為了促進臺灣朋友的科幻熱忱,就試著帶頭申請了臺灣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文化交流補助,我填寫的表格樣本和相關邀請書,給了朋友們比照準備和填寫,終於獲致每人一萬元台幣贊助。申請摸索的過程耗費心力時間,也得到快樂的回報。基金會的張晏榕小姐說, 據她所知,從來沒有人申請過文學類的交流補助,我們能申請成功是創舉。我在想,今後臺灣來此參加星雲獎大會,或許可以比照辨理。 

參加2013太原的星雲獎大會,回到臺北後,我向姚海軍、吳岩老師反應了老問題,臺灣因為媒體衰落,作家都有謀生問題,難以專心投入寫作,更無處發表作品,除非大陸有媒體提供發表機會,否則臺灣參選作品每年勢必掛零,或者極少作品提名,建議推介大陸適當刊物發表臺灣作品,吳岩老師推介了劉秀娟主編的《文藝報》,我自己就與較熟悉的《新科幻》、《科幻世界》密切取得連系。 

臺北的科幻文學寫作沙龍簡稱〈創作坊〉的運作,是于太原星雲獎大會之後,也是中華科幻學會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理監事之後,2013年年底前啟動,每隔一個月左右,大約十幾人左右的團體,每位作者提出各人創作相互討論批評,由於〈創作坊〉努力耕耘,兩年來,我推薦了平宗奇、歐若奇、唐澄暐作品在《科幻世界》發表;平宗奇獲邀為《科幻世界》基本作家。羅際揚、李伍熏、石林散人(林中天)、林育民、雲山、默渠、薛西斯和我八人的作品發表《新科幻》月刊,20148月出刊了臺灣專輯。這中間趙曉旭老師是審稿人,我必須揣摩《新科幻》取稿原則初步過濾修刪,有的是與趙老討論後,發交原作者修改,最後趙曉旭老師與大家在北京見面,把樣刊和稿費交給我們臺灣作者;我有如完成了一件大工程。 

稿件的處理加上聯繫稿費發放的過程,非常煩瑣而費心費力,我年事已高,打定主意就是為同好們做一次開路先導,建立投稿發表管道,以後就讓朋友們自謀發展。我以為,讓這些還在起步階段的寫作人作品發表並領到稿費,是對作品的肯定,有如得到一座獎牌,在人生旅程中留下難忘記憶,建立寫作里程碑。201412月初劉慈欣隨同北京兒童文學訪問團來訪,大家在臺灣大學圖書館參觀臺灣女作家桂文亞的手稿展覽,她介紹自己有生以來領收到的第一筆稿費單,她將它裱製成框永留紀念,我心有戚戚焉。 

作品如果在無稿費的刊物發表,可能是未經編輯審核 ,無以顯示作品的水準和份量。最終,我推介的作品獲得發表,每人也都領到稿費,石林散人選擇不領稿費,多要幾本《新科幻》樣刊,我本來宣佈放棄稿費,《新科幻》好意給了我,我就轉給了石林散人。事後知道《新科幻》就在2014年年底停刊,想到我與他們連系接洽稿費的事,無異落井下石,讓我愧歉難過。 

《文藝報》發表了平宗奇〈慈母之光〉、鄭文豪〈零機率〉,主編劉秀娟小姐與吳岩、 韓松在《2006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選》的對談科幻讓我印象深刻,二十一世紀前後大陸的科幻高潮後已逐漸走下坡,疲態已現,之後劉慈欣重新帶來蓬勃,這回劉主編與我連系,我更感受到她處理稿件的嚴謹不苟,稿費移交吳岩老師北京見面再面交,區區稿費,過程曲折。《蝌蚪五線譜》網站發表了郭偉文〈屍花〉、羅際揚〈一顆蛋〉、唐澄暐〈水怪接觸者〉還有我的〈秦始皇到臺灣〉,考慮到平面媒體刊物的字數容量,我儘量控制好在五千字左右。《蝌蚪五線譜》雖然是電子網站,高超小姐選稿甚嚴,佩服她們眼光獨到,她也邀我參加〈光年獎〉的評審,大陸作品水準之高,感覺臺灣難以望其項背,稿費的轉交同樣艱苦曲折。我又受孫悅、林苡安〈星雲網〉之邀,評審〈聯合徵文〉感觸更深,優秀作品俯拾皆是,實在難以論斷高下。

今年2015有李伍薰長篇科幻《3.5:強迫升級》、唐澄暐中篇科幻《脫島者》、黃海少兒科幻圖書《納米魔兵團》分別入圍星雲獎,平宗奇入圍最佳科幻新秀,都獲得星雲獎銀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