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星寒的建議: 入圍獎 應在台上集體頒發,大師獎 需要時再頒發

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組委會:
第一屆星雲獎已經頒發,盛況空前,倍感欣喜。董仁威董老及其公子董晶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家之後,我反復思量,星雲獎還有哪些方面不盡人意,需要改進。現斗膽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協會名字。這次活動的一個不足就是沒有吸納到奇幻作家參與。我是主張大幻想的,奇幻這塊兒不能忽視。但要奇幻作家和編輯加入科幻協會,他們覺得名不正言不順。照現在通行的做法,我建議協會的名字可以叫做世界華人科幻與奇幻協會,或者叫做世界華人幻想協會。 

第二,獎項設置。 

正如大劉所說,科幻奇幻大師獎相當於終生成就獎,建議大師獎不要每屆都頒發,而是在需要的時候頒發。 

建議設立最佳新人獎,這個獎項用於獎勵當年湧現的新人。這個“新”,不是指年齡,而是首次引起大家關注的意思。想當年,老王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亞當回歸》已經五十多歲了。 

科幻奇幻最佳劇碼獎說得很含糊,與小說不同,參與影視製作的人多了去了,一部精品,是許多人心血的結晶,到底誰的貢獻大,獎勵誰,這個分不清楚。又鑒於現在科幻奇幻的影視現狀,建議針對科幻奇幻影視設立三個獎項: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特效獎。
最佳評論獎,單純從字眼上看,這個是針對對某部作品的評論,容易引起誤會。但從最後的獲獎情況來看,不是這樣的。組委會的想法大概是設立一個研究獎項,對科幻奇幻的研究者進行獎勵。就目前的研究現狀,研究這一塊兒至少包括小說與影視評論(針對具體的作品和作家)、學術研究(針對科幻奇幻這個群體)。是以建議設立:最佳科幻奇幻小說與影視評論獎、最佳科幻奇幻最佳學術研究獎。 

第三,評獎流程。 

我基本同意三丰的意見,海選階段將會員提名與作者自薦相結合,這樣能夠避免因為閱讀面不全面而造成的漏選。 

第四,關於入圍獎。 

第一屆星雲獎對入圍獎的頒發太過草率,雖然沒有得最終大獎,但起碼是不錯的作品嘛,結果後臺散發就了事,這個實在是……建議入圍獎在前臺集體頒發,四人一組,或者五人一組,給大家相互結識的機會。
第五,獲獎以後。 

星雲獎雖說是公益性質的,但想贏得權威而不是小圈子的自娛自樂,絕對不能頒獎完了就完了,而是要對獲獎作品進行包裝和宣傳。比如,譚劍的《人形軟體》得了長篇小說獎,與老王並列,但《人形軟體》沒有簡體版本,沒有在大陸出版和銷售,於是觀眾和讀者都很模糊,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大獎啊。所以建議在宣傳獲獎名單時,附上相關資料,因為宣傳物件除了幻迷,還有很大一部分對科幻奇幻一無所知的人。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 

希望星雲獎越辦越好。 

此致
敬禮
蕭星寒 
2010年8月11日

 上海作家李重民的建議 :多寫科幻長篇

致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成立大會的一封信
首先,我祝賀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第一屆頒獎大會的召開,同時祝頒獎大會獲得圓滿成功。目前,中國的科幻正處於恢復元氣的時候,因此我向廣大的科幻作家提三點建議。 

第一,團結最廣大的科幻作家,形成一個科幻作家的群體,大家相互交流,促進發展;第二,每個科幻作家要努力爭取寫一部長篇的科幻小說。這個長篇最好是在二十萬字左右或以上,而不是指十萬字左右的中長篇。不要怕不能出版。在沒有出版的期間,作者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對自己的長篇來進行修改和潤色。第三,科幻作家應該多看一些其他類型的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不要排斥,不要把自己僅僅只封閉在科幻裏,閱讀面要廣,否則這不利於吸收其他類型優秀文學作品的養料。 

這樣的話,若干年以後,我們中國的科幻界就會出現一個不同於以前任何時代的科幻作家群,和科幻作品群。到那時,我們的科幻作品肯定能在世界上叫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