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按:video clipvideo clipvideo clipvideo clip   (北京)王恭廠大爆炸,發生於明末天啟年間-----1626年5冃30日,事件的神祕性和詭異性,數百年來引人好奇和爭議,成為科幻小說的題材,張草的《北京滅亡》(皇冠2000年百萬小說獎得獎作品),引為重要的故事情節和場景描寫,並附古地圖,黃海《天人大霹靂》(見本部落格《天人大霹靂》長篇小說)亦曾提起,它和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國西伯利亞東古斯的神祕大爆炸,有異曲同工之神祕─我的小說〈黑洞之旅〉就是利用它的題材寫成的科幻故事。
    
     老友張之傑,是一位嚴謹的科學人(也熱衷科幻小說),他心有靈機,10月25日召集科學界人士,在《科學月刊社》會議室集會,從火藥爆炸、殞石撞擊、地震、氣象變異等不同的角度來探索真相。

這回嘛───
科幻閉嘴,科學高歌,請看:

中華科技史學會/出席:曾耀寰(特邀專家)、黃海(會友)、孫郁興、吳嘉玲、張之傑、楊龢之、詹志明、劉宗平、劉昭民、魯經邦(以上會員)、施宜琳、黃韻玲、湯凱
強、鐘柏鈞(以上學生會員)。

記錄:鐘柏鈞、施宜琳、湯凱強、黃韻玲

張之傑(業餘科學史研究者,科技史學會會員):本月11 日,與楊龢之兄通話,談到天啟六年北京王恭廠大爆炸事件,不禁興起舉辦小型座談會的念頭。本月17 日例會,向會員們報告此事,遂有今日之會。

本會無力舉辦研討會,甚至無力舉辦大型座談會,只能舉辦以會員為主的小型座談會。今天的支出,只有付給科學月刊社的一千元場地費。如果舉辦面向社會的大型座談會,沒有幾萬元辦不下來。本會的會費扣除「張昭鼎紀念基金會」捐助的學刊印製專款,只剩幾千元而已。

以會員為主的小型座談會,可以針對某一主題作深入討論,具有腦力激盪的效果。

王恭廠大爆炸是一歷史事件,也是個科學問題,合乎本會旨趣。大爆炸的起因眾說紛紜,可以各自抒發看法,是個座談會的好題目。

關於天啟六年北京王恭廠大爆炸,楊龢之兄所提供的〈天變邸抄〉和《酌中志》的兩則記載,相信大家都已看過,這是王恭廠事件的主要史料。以當時的社會,難免羼雜迷信或訛傳、誇大。今天我們不談怪力亂神,只就可以解釋的部份,各自申述看法。今天的座談會有5 位引言人,依發言先後:

楊龢之:簡述相關史料,並以投影片說明〈天變邸抄〉所記地點的位置。
魯經邦:評估爆炸當量,並評析《維基百科》的數據是否正確?
于易塵:從黑火藥的爆炸威力,研判大爆炸源自火藥局失火的可能性。
曾耀寰:談小行星撞擊,並分析大爆炸始自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
劉昭民:談大爆炸起於地震的可能性,及大爆炸前後的氣象異常現象。
(于易塵因故未到,由孫郁興代讀發言稿)

今天特請四位學生會員負責整理。五位引言人的發言不必錄音,由五位將發言各自撰寫成文。五位引言人發言完畢,進入討論階段,這時才要錄音。五位引言人的發言和討論,將刊學刊第13 期。我們就開始吧。

首先請龢之兄談談相關史料。楊先生對明史用力甚深,是位足以和學院學者分庭抗禮的民間明史學者。

楊龢之(業餘明史研究者,科技史學會會員)

歷代災變罄竹難書,但大部分記載都語焉不詳,極少像天啟六年五月六日王恭廠事件那樣留下詳盡的「一手報導」。雖然其中不少講法相當光怪陸離,但若以今日眼光審視,未必全然不能賦與科學的解釋。

我所見到有關這一事件的紀錄,最詳盡的是〈天變邸抄〉和〈天變雜記〉,另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史料。各種記述的背景必須稍加說明。

〈天變邸抄〉沒有序跋,不知抄錄者的著眼和用意所在。

〈天變雜記〉是《碧血錄》附錄的一部份。《碧血錄》主要內容是記天啟五年魏忠賢矯詔逮六君子(楊漣、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袁化中、顧大章),六月間先後掠死於錦衣衛北鎮撫司的過程始末,並錄各人在獄中所作的詩文。〈天變雜記〉和另一篇《人變述略》同附於《碧血錄》書後,大概是想以「天變」和「人變」證明本案是冤獄。

王恭廠事件發生於「六君子案」之後不到一年,作者顯然認為災變是受人禍的影響。

另外,《明季北略》卷二〈丙寅五月初六紀異〉也節錄了「邸報」的一部份,詳盡程度遠不如〈天變邸抄〉及〈天變雜記〉,但偶爾有些是二者所沒提到的,例如說占候上奏的欽天監官為「周司歷」(司歷是官名),還說:「魏忠賢謂妖言惑眾,仗一百乃死」。

在魏忠賢權勢熏天之際,當時的「邸報」不可能敢這麼寫,應該是多年後的補述。

事件發生當年魏忠賢又羅織「七君子案」。二月起陸續逮捕周起元、高攀龍、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因為這些人當時多已經落職回籍,所以押解到京的時間先後不等,除了高攀龍在三月間聞訊自殺之外,最早的繆昌期於四月間被害,其他人都在六月以後罹難。其中原吏部員外郎周順昌被逮後,同鄉秀才朱祖文一路相隨,到處奔走求救,所著《北行日譜》說五月初八日在涿州:「忽聞初六京師王恭廠地雷之變。嗣閱邸報,而知是變也,地裂一十三丈,火藥騰空,不焚寸木,而傾覆屋宇以萬計、壓斃男女以千計。聲震宮闕,為今古所未有。」可見他的消息也來自「邸報」,其中比較特異的是「地裂一十三丈」的講法。作者又說:「妄意吾公不死矣」,反映當時人對皇帝可能會因而「修省」,乃至大赦天下的樂觀期望。

後來乾隆間纂修,內容專談京師故實的《日下舊聞考》當中,也引錄了幾則前人關於這次事件的記述。不過我察看其內容或找到原書對照,發現其實都脫離不了「邸報」,有的並受《酌中志》內容的影響。

前舉各種講法幾乎都來自「邸報」,只是抄錄有詳有略,有些則是略加按語而已。

這種內容夾雜著不少怪力亂神語言的文件,不太像是正式的「官方說法」。我懷疑那是因為在魏忠賢胡作非為的局面下,編製「邸報」的通政司或許希望藉這一變故警告皇帝,所以才會如此落筆。

少數不是源於「邸報」的記載就比較平實。《兩朝從信錄》錄下御史王業浩的奏摺,敘述他在署中突然遭遇災變的親身體驗,以及出門往朝房(在天安門內)一路所看到的悽慘狀況。御史是都察院所轄官員,衙門在西長安街向西延伸的刑部街北面,位於王恭廠正北方而偏東,兩地間相距僅數百公尺。王業浩的講法可印證災變情況及影響範圍。

初八日兵部尚書王永光上疏說:「諸臣謂王恭廠不過火藥延燒已耳,何能使坤維震撼數十里作霹靂之聲?」似乎懷疑那不僅僅是單純的火藥爆炸而已。
另外,當時御馬監太監劉若愚後來作《酌中志》,其中談到宮中災情是「邸報」所沒講的。宮外部份除了提到王恭廠的人員編組外,對災變細節的敘述,也可作為「邸報」的補充。

王恭廠事件之後十八年而明朝滅亡,但在清初許多遺老的著作中,卻很少提到這一段,顯然一般並沒有把那件事看作是亡國的徵兆。我想或許是因為災變的範圍其實並不大,對整體的影響很有限,所以不被重視。似乎只有《明季北略》說:「思廟(崇禎帝)十七載之大饑大寇,以迄於亡,已於是乎兆之矣。」但這是很多年後的「事後諸葛亮」。

就當時而言,並未有記載顯示人心普遍曾因這場災變而浮動。
請經邦兄評估王恭廠事件的爆炸當量,《維基百科》「王恭廠大爆炸」條的數據是否正確?

魯經邦(台電核能工程師,科技史學會會員)

《維基百科》「王恭廠大爆炸」條提及該次爆炸的威力約為1 萬至2 萬噸當量的黃色炸藥(TNT),並造成半徑達750 公尺、面積達2.25 平方公里的爆炸範圍及2 萬餘人的巨大死傷,所引用的資料來自一篇大陸網友(未具名)張貼的網頁文章〈王恭廠大爆炸,明朝時中國已成功試爆原子彈?〉,該篇文章稱張居正設立專門機構從事核試驗的說法,以常識判斷即可看出謬誤滿篇,不值一駁,因此我認為「威力相當於1萬至2 萬噸當量的黃色炸藥」的說法大有問題。

以〈天變邸抄〉描述的災變規模,是否相當於1 萬至2 萬噸的黃色炸藥的威力所造成,姑且不論。若以相當於1 萬至2 萬噸的黃色炸藥的核爆威力(廣島原爆的爆炸當量約為1.5 萬噸的黃色炸藥)來比較,王恭廠大爆炸的災變規模,應該比廣島原爆造成的災害規模要來的小。

筆者認為災變規模及影響,不應該只從爆炸當量來看,不同的事故型態(如地震、龍捲風、隕石衝擊、火藥爆炸、核爆),同為相當1.5 萬噸的黃色炸藥威力,其造成的後果與影響可能截然不同。(每噸TNT 炸藥約可產生4.2×109 焦耳的能量,1.5 萬噸的黃色炸藥約可產生6.3×1013 焦耳的能量)。以921 大地震的為例,依芮氏規模評估,地震規模7.3 釋出之能量相當於在地下一公里引爆33 顆廣島原子彈之爆炸威力(地震規模6.0 釋出之能量相當廣島1 顆原子彈之爆炸威力)。921 大地震的影響範圍雖然非常大,但死亡人數(接近2500 人),則遠不及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死亡人數。

大多數的估計認為在廣島約有7 萬人立即因核爆而炸死。到1945 年底,據估計因燒傷,輻射曝露和相關疾病的影響的死亡人數,約從9 萬到14 萬。還有估計到1950年止,由於癌症和其他的長期併發症,共有20 萬人死亡。爆心500 公尺以內的被害者,有90%以上的人當場死亡或當日死亡。500 公尺到1000 公尺以內的被害者,超過60%-70%的人當場死亡或當日死亡。暫時生存下來的人,有50%的人在6 天內死亡;過了6 天,又有25%的人死亡。直到1945 年11 月,爆心500 公尺以內的人98%-99%已經死亡;500 公尺到1000 公尺範圍內,90%的人已經死亡。

上面引述的資料,應該有某種程度的誤差或不確定性,大災難的後果評估本來就很難完全精確評估,同一顆原子彈在地下爆炸(如核子試爆)及在地面上爆炸(如廣島),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後果。我想要說的是,爆炸當量僅能供作物理上的規模比較參考,若要由此推論爆炸當量相當的災難後果是否相近,或想從相近的災難後果來推論物理上的規模是否相當,是很困難的。

根據邸報,大爆炸過後,全體給事中和御史都認為是王恭廠火藥局爆炸所致。請于將軍就黑火藥的爆炸威力,判斷此說之可能性。

于易塵(陸軍備役少將,科技史學會會員

黑火藥的比例為硝酸鉀75%、硫磺10%、木炭15%(最佳比例為硝酸鉀74.64%、硫磺11.85%、木炭13.51%)。硝(硝酸鉀)提供氧氣,碳提供燃燒原料,硫則降低燃點。

火藥爆炸時的化學反應十分複雜,無法以單一化學式描述。爆炸中約只有44%的成分變成氣體,其餘則仍為固態殘渣,因此黑火藥的能量轉換效率相當低。
清初三藩之亂,康熙命南懷仁製造新式火砲,其中「武成永固大將軍砲」重3 公噸、砲長310 公分、口徑12.5 公分、用藥5 觔(斤)、生鐵砲子10 觔。火繩鎗彈丸不足一盎司,初速約為每秒800 英尺,射程大約100 至200 碼。十八世紀的滑膛槍,在200 公尺之內的命中率大約1/3 左右。這兩個例子說明,黑火藥的效率並不高。

燃燒是物質與氧的劇烈反應,黑火藥屬分子間供氧,黃色炸藥(TNT)屬分子內供氧,因此黃色炸藥的燃燒速率高於黑火藥。爆裂物爆炸,產生超壓、碎片、人體加減速及熱等4 種危害。所謂高爆,是指爆速高,也就是爆震波速度高,以1000m/s 作為界限,低於1000m/s 歸類為低爆藥,如黑火藥。無論高爆藥或低爆藥,火力和殺傷範圍和裝藥量有關,多藥量可釋放更多能量,亦即炸藥越多火力越強。

根據《維基百科》「王恭廠大爆炸」條,大爆炸摧毀2.25 方公里。我們很難想像,王恭廠火藥局的火藥,有摧毀2.25 平方公里的藥量。

目前製作煙火仍使用黑火藥。國軍聯勤煙火製造體系,多沿襲大陸時期的南京及漢陽等兵工廠。當前煙火技術雖已隨離退軍火師傅轉移民間多年,且民間已自行學習國外技術,觀察煙火製作,或可推測王恭廠事件之一二。

煙火製作人員每人單獨使用一工作間,各間以鋼筋混凝土牆、土堤、防火設備等安全設施隔離,而頂上多為透空,顯見係以降低可能意外事件之波及範圍為考量。而火藥製作過程與儲存、運送均採必要之安全與隔離措施,少有大量堆積情事。再說,自火藥發明到明朝末年,已積存七、八百年的使用經驗,這些安全程序相信當時已經存在。因此,除了人為破壞和雷擊,大規模爆炸不易發生。

民國五十幾年,澎湖鐵線尾彈藥庫曾意外發生爆炸,其中多種高爆性彈藥,然直接波及面積似無2.25 平方公里之廣。民國七十餘年屏東發生八吋砲陣地爆炸意外,該種砲彈頭每枚約200 磅,拋射裝藥藥力甚強,然一門砲意外亦未擴及其他各砲設備。這些實例說明,王恭廠大爆炸應非單純火藥局爆炸事件。

一說大爆炸是隕石撞擊所引起的,請耀寰兄就您的專業,分析一下此說之可能性。

曾耀寰(中研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助技師)

從天而降的小天體在整個地球的歷史當中,並不是稀有的事,從統計的角度來看,撞擊地球的頻率是和小天體尺寸的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說尺寸越大的天體,撞擊地球的頻率越低,平均來說,直徑1 公里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頻率約50 萬年一次,如果是5公里大的小行星則要1000 萬年一次,6500 萬年前就曾發生過直徑10 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每年都會有一次直徑5 到10 公尺的小行星闖入,不過這種大小的小行星通常在高空就會爆裂,絕大部分的碎片會因爆裂產生的高溫被蒸發掉。直徑大過50 公尺的小行星則大約每1000 年一次,1908 年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可能就是一例。

小天體的種類大抵上有兩種: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像是一塊岩石,有些小行星的主要成分是碳,有些則是金屬,彗星則是一顆骯雪球,是岩石、塵埃和冰的混合體。不管是哪種,在穿透大氣層時,會和氣體摩擦生熱,進而發生亮光,這時稱之為流星,掉到地面之後都稱為隕石。至於撞擊的威力,主要是看它們所帶的動能有多少,這也是簡單估算隕石造成地表災害的方式。任何物質有運動就帶有動能,一顆直徑10 公里大的隕石靜止地放在地上,是不會造成地球的威脅,但是它有了速度,會運動,就帶有動能,就可以造成災害。動能是物質的質量成正比,也和運動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假設1 公克的隕石,速度是每秒30 公里(大約是地球公轉的速度),它的動能大約是100 卡,根據定義,1 公克黃色炸藥(TNT)的威力是1 卡,所以每秒30 公里速度的1 公克隕石相當於100 克TNT,如果速度不變,隕石質量增加成1 公噸,威力便是100 公噸TNT,二次大戰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約1 萬5 千噸TNT 爆炸威力。

這樣的動能能帶來地球怎樣的災害?首先,當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面,會將地表的岩石碎塊撞離地表,並形成隕石坑,例如直徑15 公里的小行星可以撞出181 公里寬的隕石坑,這樣的撞擊直接會產生地震般的振動。接著,產生高溫的氣體(稱為火球fireball),從隕石坑向外傳播,並釋放熱能而逐漸冷卻到3000K。這些向外傳播的熱能可以造成災害和損傷,包括衣物、報紙、夾板、落葉性樹木、草地的燃燒、生物表面皮膚受到不同程度的灼傷。

除了熱能,撞擊出隕石坑後,還會造成周遭空氣的壓縮,形成聲波,當聲波的速度超過音速,便成為震波。震波傳播會造成壓力的變化,壓力可高過一個標準大氣壓(約10 萬個帕斯卡,或1 巴)。這些災害包括大樓的癱塌、木造房的完全倒塌、橋樑的倒塌、車輛的移動和變形、玻璃窗的破損、樹木吹倒等。

舉例來說,若是直徑10 公尺的隕石,撞擊速度是每秒20 公里撞擊在沈積岩上。此隕石進入大氣層之前的能量約20 萬噸的TNT 爆炸,這樣大小的隕石平均來說,約32年撞擊地球一次。當墜落到高度約16 萬公里時,因為大氣的摩擦而開始分裂,到了高度約1 公里時,爆裂(airburst)成了一團的碎片,此時的降落速度為每秒10 公里,爆裂後,動能便轉成熱能,所產生的熱能能量約15 萬噸的TNT 爆炸,較大的碎片則會掉落地表,撞出隕石坑。如此的撞擊不會造成地球質量的損失、軌道的偏移和自轉、公轉週期的改變,此外,撞擊後所產生的風暴在離隕石坑750 公尺處並沒有顯著的氣壓改變。

如果隕石大小是直徑40 公尺,速度仍是每秒20 公里,則在進入地球大氣之前的能量約128 萬噸的TNT 爆炸,撞擊地表時的速度約為每秒10 公里,撞擊的能量約317 萬噸的TNT 爆炸。撞擊後產生的隕石坑直徑約1.18 公里,深度約251 公尺。撞擊速度小於每秒15 公里不會產生高溫氣體(火球)的擴散,因此沒有熱輻射的損害。在距離撞擊點750 公尺處,只要經過0.15 秒就會感到地面的振動,振動規模是4.9 級的芮氏地震規模,室內的物品會搖晃出聲,但沒有大量的損失,全球的地震儀可以偵測到,這樣的地震規模平均每年6200 次。

但在經過2.27 秒,離撞擊點750 公尺位置可以感受到每秒1.41 公里的強風,聲音強度高達130dB,木造房子幾乎完全倒塌,橋樑破壞,幾乎大多數的樹木會被吹倒。

從〈天變邸抄〉所描述的內容來看,並沒有提到顯著的隕石坑(直徑1 公里以上),因此不太可能是直徑40 公尺以上的小行星,雖然它可以產生地面振動以及周圍樹木房子倒塌。直徑10 公尺的小行星不會有顯著的隕石坑,掉落的碎片也不會形成大範圍的影響,包括地面振動以及樹木房子的倒塌,但有可能觸發王恭廠的火藥引爆,擴大影響範圍。不過小行星的撞擊不太可能引發數天後的餘震,撞擊前也不會出現雲氣似旗、又似關刀、形如絲縧、其色紅赤等的天空異象。並且未有古書記載1626 年出現小行星的撞擊事件,倒是古書記載在1639 年有一起小行星墜落的事件。因此單從整個發生現象的描述,隕石撞擊不太可能。

最後請昭民兄以地球科學角度,分析一下這次大爆炸是否與地震有關。

劉昭民(前民航局氣象中心研究員,科技史學會會員)

細讀〈天變邸抄〉和《維基百科》「王恭廠大爆炸」條,覺得今人對災變起因的種種說法,諸如地震說、龍捲風說、隕石撞擊說、火藥爆炸說等,都無法解釋清楚當時的災變現象。我根據氣象學、地震學、地球物理學等知識,分析當時的前因後果,認為災變是經過大地震、火藥局爆炸引起大火、強對流天氣之雷雨和龍捲風等三個災變過程所造成的結果。

地質學家翁文灝先生曾經指出,燕山南麓及河北省北部地區為燕山地震帶,歷史上平均每75 年會發生一次大地震。根據〈天變邸抄〉,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六日大地震前,曾出多種反常的自然現象:(1)「京師鬼車鳥晝夜叫及月餘,其聲甚哀,更聚鳴於觀象台,尤異。」(2)地表出現來自地中斷層面磨擦所產生的放電現象──「有物如紅毬從殿中滾出,騰空而上。」、「鬼火見於前門之樓角,青色熒熒,如數百螢火。」等等。(3)出現地震雲──「五月初三日又見於東北方,形如絲縧,其色紅赤;初四日又見類如意,其色黑。」地震發生時出現地裂,「又有坑深數丈」、「屯院何廷樞全家覆入土中」。從毀屋數萬間、死亡兩萬餘人來看,這是七級以上的強烈地震。
大地震發生後,王恭廠火藥局可能受到衝擊,以致產生大爆炸,並引起大火,災情非常嚴重,所以全體給事中和御史都猜認為災變是火藥局失火所致(合科道意火藥局失火)。

我國氣象古諺有云:「久晴遇震必雨,久雨遇震必晴。」天啟六年五月六日大地震發生前,曾經久晴天旱,大地震發生時,震波會影響北京近層大氣的熱力和電學物質的變化,甚至可影響高空電離層特性的畸變,使天氣轉壞,氣壓分佈和降水突變,產生大雨和豪雨。又因為王恭廠火藥局大爆炸所引起的大火,會使火場及附近地區產生強烈對流作用,進而產生積雨雲、雷雨和龍捲風。石駙馬街上五千斤重的石獅子被擲出順成門(今宣武門),斷顱殘肢紛紛落下,就是龍捲風所造成的災情。1923 年9 月1 日東京大地震所引起的大火,毀屋50 萬間,死亡14 萬人,大火也曾經造成雷雨和龍捲風,即為明證。

張之傑:五位引言人的引言完畢,接下去進行討論,負責記錄的同學請開始錄音,就由孫老師開始吧。

孫郁興(清雲科大助教授,科技史學會會員):

有好幾種說法,火藥說、地震說、隕石說,我覺得劉昭民的說法比較接近一點。是不是因為地震引起,要確認斷層是否就在王恭廠附近?在歷史上王恭廠一帶是否有過地震的紀錄?關於火藥,爆炸範圍好像不是很大,半徑約幾百公尺,如果是火藥廠或許有可能,但按照于將軍的說法,火藥管理是很嚴謹的,存放應該都是分開來放,是不是因為當時已經天下大亂,就隨便放也說不定。人為的疏忽加上天災,造成巧合,地震影響到火藥,管理的人又沒有按照規矩去分開存放,如果分開放,這事情大概就不會發生。資料上說到,石獅子被震到好遠的地方,就不知怎麼解釋,震的距離蠻遠的,我認為地震加上火藥是比較有可能,但是地震找不到答案,不知道是不是有斷層經過那邊。

劉宗平(元智光電系副教授,本會會員):我的想法和孫老師比較接近,有關《維基百科》的資料,我自己有切身的經驗,有些地方是錯的,常引用就會發現。不過在資料不齊全的狀況下,還是可以作為參考。如果真的是由板塊碰撞造成地震,地震前後會產生放電現象,引起爆炸是非常有可能的。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破壞面積達2.7 平方公里,我認為還得求證。

張之傑:史料提到,破壞範圍「長三四里,週圍十三里。」

楊龢之:2.7 平方公里就是根據「長三四里,週圍十三里」估算的。

劉宗平:當初紀錄的人是如何判斷的,譬如說有一部份是量測的,有一部份是觀測的,有一部份是推算的。

張之傑:面積不大,估算起來誤差應該不會太大。

劉宗平:根據曾先生的引言,隕石的可能性蠻小的。破壞範圍那麼大,炸藥的量要非常大才行,要有那麼多炸藥是很難的。

張之傑:關於爆炸當量,我上網查過,一般的說法是:15 噸黑火藥相當7 噸TNT 的爆炸當量。以廣島原爆的1.25 爆炸當量(12,500 頓TNT)來說,換算成黑火藥,約26,786噸(12,500×15/7),也就是26,786,000 公斤(相當,643,333 斤)。我們很難想像王恭廠火藥局會有這麼多藥量,《維基百科》的1-2 爆炸當量說,顯然過當了。(會後增補)

劉宗平:如果有可能,或許可以去當地查一查,看看當時有沒有地震記載,或許可以查得出來。

魯經邦:《維基百科》的第一段是寫2.25 平方公里,用半徑750 公尺去算大概是2.3 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又說2.7 平方公里,前後並不太一致。

黃韻玲(本會學生會員):王恭廠主要是幹什麼的?

楊龢之:京師三大營裡有一個神機營,其實就是砲兵部隊,可見當時軍用火藥使用量相當大。王恭廠是皇家的製造單位,其中的火藥局,負責製備火藥、火器。

吳嘉玲(本會會員):如果我沒有經歷過921 大地震,我不會相信和地震有關,但是經歷過後,我比較相信是地震引起的。

劉昭民:1989 年我到過唐山,當時已經重建,大地震把整個城市都震毀了。921 時,日據時所建的房子都震毀了,日本人建的房子是相當堅固的。
張之傑:史料裡講到,災區很多人的衣服都沒了,可能只是少數人,以訛傳訛,變成很多人。古人的衣服寬鬆,繫帶子,是有可能被強風吹走的。我想討論的是,爆炸所形成的強風,是不是有可能把人的衣服吹走?

劉宗平:赤裸並不是全身脫掉,衣服脫落露出肩膀,也可能算是赤裸。
楊龢之:地震會產生龍捲風嗎?

劉昭民:地震產生天氣變化,但不一定是龍捲風。龍捲風可能是火災造成,1923 年9月1 號日本東京大地震,引起大火,燒毀了房子50 萬間,死亡14 萬人,大火引起強烈對流,產生雷雨和龍捲風。

楊龢之:大火容易產生龍捲風,但是地震不可能產生龍捲風吧!
劉昭民:地震引起大火,造成對流,間接產生龍捲風。

曾耀寰:颱風來時風很強,衣服都不太可能吹走,我認為爆炸的強風把衣服吹走不太可能。

劉昭民:龍捲風造成氣壓非常低,整個人被捲上去,下來的時候就像降落傘一樣,有時活人捲上去,下來時沒事。王恭廠大爆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楊龢之:請教昭民兄,史料中說,災變前出現一些異象,譬如五色雲、像旗子又像關刀的雲,這些雲和地震有沒有關係?

劉昭民: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第二天或第三天,蘋果日報刊登出來好幾張照片,大地震前一天,四川和陝西很多人看到這種雲。

楊龢之:是什麼樣的雲?

劉昭民:彩色雲,就像北極光一樣。

詹志明(本會會員):能不能查到當時地震的紀錄?死傷紀錄?

楊龢之:或許民國之後才有可能。

詹志明:古代地震應該有紀錄。

楊龢之:改朝換代就燒掉了,大部分東西都這樣沒有了。

曾耀寰:撞擊以後或爆炸之後,都會有震動,王恭廠災變是自然地震造成的,還是爆炸所造成的,這是我們不知道的。

楊龢之:撞擊之後的地震是震一下,會不會造成餘震?

曾耀寰:應該不會。

劉昭民:先有地震所引起的震動,後有爆炸所引起的震動。

張之傑:《酌中志》提到,六月五日晚上三更又發生地震,這顯然是餘震。

楊龢之:《北行日譜》有〈天變邸抄〉所沒有的,裡面提到王恭廠地裂十三丈,這有兩個可能,一是給隕石撞開的,一是地震震開的。地震引起的地裂只有十幾丈嗎?921 大地震裂出很長的裂縫,哪有可能只有十幾丈?

吳嘉玲:有可能吧,有些深嘛。

張之傑:《酌中志》說,「有坑深數丈」,會不會裂縫很長,但裂得大的地方只有幾丈?

劉宗平:他把最明顯的記錄,小的地方不記錄。

楊龢之:事情發生兩天後,兵部尚書王永光就寫一個報告,有人說是火藥庫爆炸,但是火藥庫爆炸哪有可能這麼厲害?他也懷疑。爆炸所引起的蕈狀雲,應該是爆炸雲,不是地震雲。

劉昭民:不是地震雲,是爆炸雲。地震雲發生在事件之前。

楊龢之:請問魯老師,除了原子彈,一般的火藥爆炸有可能產生蕈狀雲嗎?

魯經邦:〈天變邸抄〉說「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黑色者,衝天而起,經時方散。」核爆的蕈狀雲很容易辨識的,但是看他的描述不像核爆那樣,如果是蕈狀雲,他的描述應該很清楚。

張之傑:黑火藥爆炸有可能這樣嗎?

魯經邦:不是不可能,彈藥庫爆炸、黑火藥爆炸我沒看過。如果是很清晰的蕈狀雲,史料記載應該會很清楚。

楊龢之:傳統火藥只要夠多,有可能產生蕈狀雲,可是有個小太監,從王恭廠離開剛走出宣武門,碰到爆炸,卻一點事都沒有,可見威力不是很大,中間只隔一座象房。

孫郁興:紫禁城之所以被選為紫禁城,地點肯定不是地震帶,看起來可能是10 公尺的隕石撞到王恭廠,〈天變邸抄〉描述長3、4 里、周圍13 里都糜爛了,如果是被小隕石撞到,看來是有可能的。

張之傑:如果沒有王恭廠的火藥局也不行。

孫郁興:根據曾老師的說法,10 公尺的隕石,破壞半徑750 公尺,剛好符合。10 公尺隕石下來剛好撞到王恭廠,王恭廠剛好有火藥局,接著形成爆炸,隕石撞擊肯定會震動,石獅子被震走,城牆跟著裂開,也會產生強風。
楊龢之:如何解釋昌平也受到影響?

孫郁興:是可以解釋的,隕石下來是散的,在天上就裂開了,所以昌平那邊也有,因為都是小隕石,所以沒有形成隕石坑。

張之傑:這要請教耀寰兄,這種小隕石落下時有沒有一溜火光?

曾耀寰:它要夠大,才能產生火光。

張之傑:所以它的火靠火藥局。

孫郁興:應該是這樣,所以石獅子被炸出去。

張之傑:耀寰兄可不可以解釋一下,〈天變邸抄〉說「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隕石落下來的軌道是這樣嗎?

曾耀寰:大部份都是45 度左右,斜著飛落。

孫郁興:如果角度低於23 度,是會被大氣所彈出去的。

劉宗平:假如隕石有可能性,隕石有沒有可能產生餘震?

楊龢之:一個月以後還有餘震。

孫郁興:可能要查一下順天的地方誌,針對這段時間的描述。
楊龢之:順天府那邊最有名的就是《日下舊聞》,它引的書都是一段一段,有些可能找不到、有些可能找得到,大多都不很清楚,只是記錄有這一場災變。
張之傑:能不能這樣解釋,在天上爆炸,然後裂開,落到王恭廠那一塊,也不見得是最大的。
楊龢之:昭民兄提到電離子造成五色雲,隕石落下來有這種雲嗎?

孫郁興:隕石應該也有類似的情況吧。

劉宗平:基本上摩擦就會生電,電在空中產生游離的現象,產生光是有可能的,只是密度多大、多明顯、產生多複雜的變化就很難說。

張之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一群小行星下來,五月六日之前就發生氣象變化。

楊龢之:隕石吸進地球軌道,確定要撞進來、到產生聲響的那一瞬間,要花多久時間?

曾耀寰:平均每秒幾十公里,但是要看高度,是可以計算的。
張之傑:有沒有可能是一群?

曾耀寰:有可能是流星雨,但是不可能會這麼大,基本上流星雨都是小的,都是彗星經過所留下來的殘渣,經過地球被吸進來,所以都是小的,不是大的。
張之傑:所以這個說法還是有矛盾的地方,不能解釋完全。我認為最好從「事實」去探討。根據史料,大爆炸伴隨地震,如果只是火藥局爆炸,所引起的地震不會影響到北京郊區,更不會有事前的地鳴及事後的餘震,可見地震是獨立事件。至於地震和火藥局爆炸孰為因、孰為果?〈天變邸抄〉:「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地鳴);灰氣湧起,屋宇動盪(地震)。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爆炸);昏暗如夜,萬室平沉。」

先地震後爆炸,記載得十分清楚。地震引起火災是普通常識,引發庫存火藥爆炸不足為奇。至於隕石說、龍捲風說等,史料上都沒提到,機率微乎其微。(部份會後增補)
曾耀寰:魏忠賢打死此官,是不是魏忠賢製造的新聞?

楊龢之:關於魏忠賢打死此官,〈天變邸抄〉、〈天變雜記〉和《明季北略》的記法不一樣,〈天變邸抄〉加註說「魏忠賢即時打死此官」,〈天變雜記〉沒有這個註,《明季北略》記載,魏忠賢說他妖言惑眾,用一百棍把他打死,三個記法不一樣。邸報本身是由通政司編發的,通政司在明朝是很重要的,等於現在總統府的總收發室,但位階很高,長官通政使正三品,相當於六部侍郎。所有收的東西以及出去的都要經過這裡登記散發。邸報發給重要的單位,其他的人通常只能抄跟自己有關的,各省只發一份,只到布政司衙門。三份史料都是從邸報上抄下來的,有人抄得多、有人抄得少,就抄成三個樣子。

魯經邦:邸報是不是像政府公報?

楊龢之:不完全是,因為邸報只是消息,並沒有法律效用。

張之傑:大陸把邸報比做只供內部參閱的「參考消息」。

曾耀寰:應該查看正史,是否皇城內發生過大爆炸。

張之傑:《明史》上有,我查過,說是「王恭廠災,地中霹靂聲不絕,火藥自焚,煙塵障空,白晝晦暝,凡四五里。」(引文會後增補)
曾耀寰:〈天變邸抄〉等史料會不會加油添醋?

楊龢之:三份史料差別不大,都是出自邸報,95%是從邸報抄的。邸報的確類似參考消息,不是政府公報,只是有什麼事情大概寫一下。

張之傑:就是讓地方官知道中央發生什麼事。

楊龢之:清朝邸報主要是中央發下去,明朝不一樣,明朝通政司是公文消息的總樞紐,所有消息都經過它。

張之傑:怎會塾師和學生32 人都不見了?我覺得是陷進地裂裡了。

魯經邦:〈天變邸抄〉「拾一彈丸,大如鶴卵,秤重三斤四兩。」有沒有可能是彈藥?

楊龢之:有可能,那時的砲彈其實是鐵丸子、鐵砂子,用火藥把它推出去。
張之傑:史料上的記載是可以分析的,不過有很多是訛傳的和誇大的,像男女都剝光了就是一例。曾經身歷其境的御史王業浩,在其奏摺中就沒提到衣服被剝光的事。

曾耀寰:那時候是五月,天氣怎樣?

楊龢之:那天是端午節過後第二天,災變發生在早上九點左右,天氣晴朗。

劉宗平:我覺得〈天變邸抄〉的記載蠻傳神的,很詳細,看第一次還不覺得。
楊龢之:通政司根據各部門的報告綜合出來的。

孫郁興:家中的古董毀了,房子還在,怎麼解釋?

劉宗平:家裡面古董毀了,其他的沒有毀,這其實很容易解釋,因為每一種東西都有自然頻率,因為震波頻率所引起的共振,所以只有跟它頻率相近的會碎掉,很有可能其他的沒有影響。

楊龢之:為什麼樹的根在上面、頭在底下?這是地震還是隕石造成的?史料提到,有20幾棵樹連根拔起,根在上面。

孫郁興:因為是在王恭廠附近,被強風吹起來是很正常的。
黃海(名作家):隕石剛好那麼巧打中王恭廠,我認為是在空中分裂後才打中了王恭廠的,隕石加上地震、火藥爆炸,引起龍捲風,造成大災變。

張之傑:我們預計4:30 結束,現在已經到了,請同學結束錄音。今天的座談會很成功,如有適當題目,我們會繼續舉辦。五位引言人各自根據自己的專業提出看法,都很有見地。龢之兄提出,當時魏忠賢亂政,邸報羼雜怪力亂神,可能是特意安排,用來勸諭皇帝,這個提法很有說服力,可能還沒人提過。經邦兄指出《維基百科》的誤謬,又指出爆炸當量僅能作為比較參考,不能用來推論災難後果。于將軍從軍事學上分析,認為火藥局的火藥不會有那麼多藥量,因而大爆炸應非單純爆炸事件。耀寰兄以其天文學專業分析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結論是微乎其微,遍查網路,似乎還沒人做過這樣的分析。

昭民兄從他的專業,認為大爆炸是地震引發火藥局爆炸,進而引起龍捲風所致。討論時的發言也都擲地有聲,雖然沒有結論,但大家都認為災變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座談到此為止,謝謝大家的參與。

附錄
〈天變邸抄〉

天啟丙寅五月六日巳時,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暗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成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里,週圍十三里盡為虀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僵屍層疊,穢氣熏天,瓦礫盈空而下,無從辨別,街道門戶傷心慘目,筆所難述。震聲南自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圮,象俱逸出。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黑色者,衝天而起,經時方散。合科道意火藥局失火,緝拿奸細而報傷甚多。此真天變,大可畏也。

欽天監占語曰:「候得五月初六日巳時,地鳴如霹靂之聲,從東北艮位上來,行至西南方。」有雲氣障天良久未散,占曰:「地鳴者,天下起兵相攻,婦寺大亂。」又曰:

「地中洶洶有聲,是謂凶象;其地有殃,地中有聲混混,其邑必亡。」(魏忠賢即時打死此官)後宰門火神廟棟宇殊巍煥。初六日早,守門內侍忽聞音樂之聲,一番粗樂過,又一番細樂。如此三疊,眾內侍驚怪巡緝,其聲出自廟中,方推殿門跳入,忽見有物如紅毬從殿中滾出,騰空而上。眾共矚目,俄而東城震聲發矣。

哈達門火神廟廟祝,見火神颯颯行動,勢將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爺,外邊天旱,切不可走動。」火神舉足欲出,廟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間而震聲旋舉矣。張家灣亦有火神廟,積年扃錮不開,此日鎖鑰俱斷。

有一喬老兒騎一馬,行至泊子街,地動墮馬。此老旋眼闇,自疑痰暈,曰:「不好了,我中風也。」急覓路旁一酒櫃靠定。稍頃明亮,擡頭見左右伏兩人,一人紗帽無翅、一人紗帽蓋眉,細看之俱是豸補,各面面相覷而散去。此老方知不是痰暈。

屯院何廷樞全家覆入土中,長班俱死。屯院內書辦雷該相與持鍬鐝,立瓦礫上呼曰:

「底下有人可答應。」忽應聲:「救我。」諸人問曰:「你是誰?」曰:「我是小二姐。」

書辦知是本官之愛妾。急救出,身無寸縷,一書辦脫大襬裹之。身無裙褲,騎驢而去,不知所之。

前門上一賣棺店,初七日有一人買棺二十四口,訝其多。又有一人至曰:「吾要買五十二口。」主人曰:「沒有許多。」其人曰:「沒有,便小的也搭上幾口罷。」主人曰:

「你要幾口大、幾口小?」其人曰:「你不要管,只與我五十二口,我回去自配。」

皇上此時方在乾清宮進膳。殿震,急奔交泰殿,內侍俱不及隨,止一內侍掖之而行。

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此近侍腦裂。而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

有一紹興周吏目之弟殊貧,因兄榮選,思做公弟。到京纔兩日,從菜市口買一藍紗褶搖擺。途遇六人,拜揖尚未完,頭忽飛去。其六人無恙。(〈天變雜記〉本下有:「其人號周季宇,一說頭飛去陷入牆內寸許,眼睛飛在對面牆上,黏住猶動,眉毛又黏在一處。尤異。」)

有一官家眷在私宅中,因天黑地動,椅桌傾翻,舉家驚惶無措。妻妾抱柱而泣,隨仆於地亂相擊觸。逾時天漸明,俱蓬跣泥面,若病也。

大殿做工之人,因是震而墜下者約有二千人,俱成肉袋。潘雲翼夫人雖同來京,已十年夫妻不相見,夫人獨住後房一帶,日事持齋誦佛。變起之時,夫人抱一銅佛跪於中庭,其房片瓦不動,前房十妾俱壓重土之下。

北城察院此日進衙門,馬上仰面見一神人赤冠赤髮,持劍坐一麒麟,近在頭上。大驚墮馬傷額。方在喧嚷間,東城忽震。

嘉興項氏寓不損牆屋,壓死一兒,養一駿馬騰空而去。客來唁者問其僕曰:「你家無傷損否?」僕曰:「一個官官、一個媽媽。」

有一人王姓者在寓臨池,忽心動出位。一聲響亮,椅桌迸碎。拾一彈丸大如鶴卵,秤重三斤四兩。

粵西會館路口有蒙師開學,童子三十二人。一響之後,師徒俱無蹤跡。
初六日五鼓時,東城有一赤腳僧沿街大呼曰:「快走,快走。」
草廠在東城。巡更邏卒見一白髮老人忽出忽入,知是草場土地。
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有一長班於響之時,騣帽衣褲鞋襪一霎俱無。生者如此,死者可知。

有一人因壓傷一腿臥於地。見婦人赤體而過,有以瓦遮陰戶者、有以半條腳帶掩者、有披半邊褥子者、有牽一幅被單者,頃刻得數十人。是人又痛又笑。
屋宇至東華門坍頹稍緩,聞內閣格牕傾毀殊甚。

宣府新推總兵,拜客行至圓宏寺街。一響,連人和馬,同長班共七人,並無踪影。
聞其馬買以千金者。

一相公夫人單袴走出街心。相公從閣內步奔回來,親救得免。家中古董毀傷殆盡。

都城隍廟中道士,初五夜聞殿中喧嚷叫呼,絕似唱名之聲。
王恭廠一小太監,初五日給假成外省親。初六早至廠,見團團軍馬圍住。聽得內邊云:「來一個縛一個。」疑是駕上挐人。此太監飛奔回家,行出城,響聲大震。

大轎在路邊打壞者,薛鳳翔、房壯麗、吳中偉。搢紳傷者甚多,而董可威、邱兆麟、牟志夔、蕭命官為甚,但無致死者。其壓死家眷者難以枚舉。嗟乎,此變幸出白日間,倘若發於暮夜寤寐中,當無噍類矣。

五月初一日,山東濟南知府往城隍廟行香。及廟門,忽然官吏輿從俱各昏迷。內一皁隸之妻來看其夫,見其前夫死已多年,乃在廟管門。前夫曰:「廟裏進去不得,天下城隍在此造冊。」

四月廿七日午後,有雲氣似旗,又似關刀,見在東北角上。其長亙天,光彩初白色後變紅紫,經時而滅。五月初三日又見於東北方,形如絲縧,其色紅赤;初四日又見類如意,其色黑。占者曰:「此太白蚩尤旗之變幻,總一物也。」五月初二夜,鬼火見於前門之樓角,青色熒熒,如數百螢火。俄而合併大如車輪。

紹興周姓者同數人夜飲。歸共見正陽門上有人呵曰:「小鬼輒敢如此。」
京師鬼車鳥晝夜叫及月餘,其聲甚哀,更聚鳴於觀象臺,尤異。

長安街一帶,時從空飛墮人頭,或眉毛和鼻、或連一額,紛紛而下。大木飛至密雲。

石駙馬街有五千斤大石獅子飛出順城門外。

承恩寺街有女轎八肩來過,震後止見轎俱打壞在街心,婦女輿人都不見。
圓宏寺街有女轎過,一響掀去轎頂,女人衣飾盡去,赤體在轎,竟亦無恙。
新選陳州吏目紀姓者,寓石駙馬街,與一陳姓者相交好。初五夜,陳忽得一夢、為金甲神呼去,至一大衙門,繫累者相屬,紀吏目亦在其內。聞內呼曰:「無腳的俱斬。」

忽點名至陳,旁一人曰:「此人無罪。」堂上主者曰:「可放去。」陳行數步,忽呼轉曰:

「便宜了他,與他腰下著二鎖。」鬼卒把鎖訖,夢醒。明日,陳正與紀同飯,地動,陳憶昨夢,急走出戶外,房倒,紀已壓死矣。陳無恙,二鎖之故尚未驗也。

震後,有人來告衣服俱飄至西山,掛於樹梢。昌平州教場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飾、銀錢俱有。戶部張鳳逵使長班往驗,果然。
德勝門外墮落人臂人腿更多。

薊州城東角震坍,壞屋數百間。是州離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尙活。

問之,云如醉夢。又掘出一老兒,亦活。
以上俱天啟丙寅五月初六一日事。

《酌中志》至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辰時王公廠之變,皇極殿最高危之處,一木先隕。乾清宮大殿皇駕所居之東暖閣,將窓格扇震落二處,打傷內侍官二人。皇貴妃任娘娘所居之室,器物隕落。任娘娘於天啟五年十月初一日所生皇第三子,於是日受驚,後遂薨逝。逆賢直房及王體乾、李永貞等直房等各有傷損。六月初五之夜三更又地震,幾如四年二月時。

而雲中之靈邱縣震更甚,地湧出水甚多,其色黑。(卷三)

安民廠即王恭廠,建署於都城之西南隅。掌厰太監一人,僉書十餘員,轄匠頭六十名,小匠若干名。營造錢糧與盔甲場同。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辰時,忽大震一聲,烈逾急霆,將大樹二十餘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數丈,煙雲直上亦如靈芝,滾向東水。自西安門一帶,皆霏落鐵渣如麩如米者,移時方止。自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將及廠,房屋猝然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殺有姓名者幾千人,而闔戶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幾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爐中之火皆滅;只賣酒張四家兩三間之木簿焚然,其餘無毀。凡死者之肢體多不全,不論男女盡裸體;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真未有之變也。遂改卜於西直門街北建廠,先帝賜名「安民」。(卷十六)

北京滅亡《兩朝從信錄》
錄下御史王業浩的奏摺:「臣等於辰刻入署辦事,忽聞震聲一響,如天坼地裂。須臾,塵土火木四面飛集,房屋樑椽瓦窗壁如落葉紛飄。臣等俱昏暈,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拼命扶行。及至天井,見火燄煙雲燭天,四邊頹垣裂屋之聲不絕。又覓馬出衙門,首見婦女稚兒泣於街,則知屋碎壞不勝計也;震壓沖擊蹂踏死者,不可勝計也。比策馬行不數步,又見萬眾狂奔,家家閉戶,則因象房傾倒,群象驚狂逸出,不可控制也。臣等急策蹇騎至朝房,驚魂甫定。…」__

(原刊《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13期,2009年12月) 

←《北京滅亡》雖然是一本科幻小說,張草對歷史和民俗做了深澈的考據,對王恭廠事件的描寫細致深刻且有趣。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