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一個文學作者對終極問題的思考

作家和藝術家為什麼創作?

這是每一個創作者難以三言兩語清楚回答的問題,我想:問這個問題,就像在問自己為什麼活下去一樣,千頭萬緒,一時不知從何說起。我卻有自己的妙想:創作與作愛是相像的,兩者都必須全神灌注,全心全力以赴,一個從事創作的人就像多娶了一個老婆,或多嫁了一個老公,完成創作就像多生了一個兒女。

有人幽默地說,稿費是最好的靈感,這只是說明了創作的生活動因,它是一種燃燒的柴火,卻難以解釋所以燃燒的原因,不少窮畫家、作家或音樂家,甘心忍飢耐寒,窮畢生之力,嘔心瀝血,努力追求作品的完美,所得的名利代價,當然是越多越好,但它並不全然是「終極的動因」,我想,創作者所珍惜的是那種可以類比於生命極樂「性高潮」的昇華---完成作品的滿足感,和意識到肉體死亡後還有自我精神存在的另一層「永恆」存在,創作應該是一種潛意識的衝動追求。歸化日本、皈依佛教的愛爾蘭作家小泉八雲(台北在六十年代放映過日本的名片「怪談」就是他的小說原作)並沒有聽說過佛洛依德的理論,但他的種種觀點如潛意識說、解夢理論、種族記憶的觀點,與佛洛伊德不謀而合。一八七八年他的書信中提到:「我們最好的作品是來自潛意識」,而他也是最早洞見夢與超自然文學關係的人之一,他認為神話故事源自夢境,人是無數細胞的實體,很多生命的組合,不自覺地實現過去時代的命令,人類的本能只是古老本能的潛意識回憶。 

是否人類歷史發展的程式,早已寫在宇宙的密碼中?只是等待著一種偶然觸發的潛意識火花,來加以解讀?在「血緣」上說,構成任何生命生物的元素,是與星球一樣的,人體的物質以氧、碳、氫、氮最多,佔百分之九十五。換句話說,人體內就有宇宙的歷史。就生物來說,樹木和人,也是「血緣」接近的親戚,兩者之間的構成元素在動物和植物體內,最早的模樣是相同的,人和樹是同一種元素所構成的,追溯得更遠些,樹和人有著共同的祖先。人和老鼠的不同,也只是細胞內所含的蛋白質的不同,地球上的花鳥虫魚或野獸毒蛇、細菌,都有極其相似的基本化學結構,都是來自相同的祖先---都是宇宙星辰的碎片所組成的。這樣的一個「科學事實」與「科幻」幾乎是沒有差異的。 

常常,我徘徊在科學與文學,科學與宗教神祕的兩極世界的迷惘中,希望為這分歧對立的概念理出一絲頭緒,為自己找到人生的目標,窺探這包容著神祕萬有的宇宙的終極意義。人是什麼?人是為什麼而存在的?人類往何處去?到底有沒有神?科學是否有一天能與宗教攜手合一?我們是否能經過科學的驗證或辯理,思考出神的存在的必然性?而為宇宙間每種生物所共信接納,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話? 

二十幾年不斷的創作、涉獵知識,也不斷的思考,甚至試著使自己謙卑地信仰宗教,探索過神祕主義的領域,研究過星相八字,每次與林崇漢一談,話匣子就怕會關不攏。有些超自然現象是科學所無法自圓其說的,但我又是個理性主義者,自小就喜歡天文學與科學,如果我沒有在少年時期一度輟學轉向學文,我可能走上理工研究的路,我堅信任何事物應該有它的合理解釋,也許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超自然是我們所未了解的自然」。二十幾年來,我一直以編輯工作為生,讀書與寫作是我的業餘興趣,其實卻是我的理想所寄,直到最近,對於自然與超自然之間終於有了某些領悟,也逐漸思考成型。也許這只是個人的「科幻式」的臆想,但環顧所有頂尖的物理學家,當論及宇宙的起源,或人生的終極問題,就不能不在科學的層面上碰壁停腳,而峰迴轉向,往哲學的層面臆測探索--也可說由科學轉向科幻式的思考。一九八八年美國研究相對論的權威學者加州理工學院的索恩,在物理學會的會刊「物理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震撼性的論文,假想人類可以利用黑洞進行時光旅行,回到過去,就是一個科學的終極走向科幻的例子。在以往的觀念中,要進行時光旅行,只能利用近光速的運動,如太空船等造成時間的膨脹,到未來的時光去,在科學理論還可以成立,但要回到過去旅行,理論上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玩玩遊戲、過過癮罷了。科學的終極,不知不覺的與科幻構想混淆不清,或殊途同歸,特別是在宇宙論的議題上最是常見。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幻作者遂有了發展思考終極問題的空間。 

我遂自問:是否人是宇宙的鏡像?人只是神祇的碎片?創作者所為的創作,是否只是在潛意識中描繪或碰觸了神祇億年兆載心中的細微意念?作家的創作也許是一種隱隱約約反映造物主的無數意念或夢境中的「創作演繹」?不是嗎,當作家創作作品時,他也是全知全能的「主宰」。他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陸象山所說「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自道家以來便由多數中國人所接納。宇宙的心靈也就在人的心靈裡。瑜珈學者能忍受超常的痛苦,就是基於一個理念:所有的事物都在心靈裡,能夠踏火或停止呼吸超逾一般體能極限,就是一種神祕的實踐。禪宗祖師說:「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常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所謂時空,只不過是心意識造成的。 
「創作」也許是一種集體潛意識的投射,某些作家、藝術家、或如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得天獨厚,能夠抓住或反映「宇宙鏡像」的某一部分,洞蠋機先,表達出了「宇宙的碎片」所呈現的深刻的意義。再以煉金術來說,東西方都有不謀而合的同樣「追求」,它是現代化學的先驅,但比現代化學多了一層神祕色彩,中國的「煉丹」和西洋的「煉金」頗多類似。牛頓埋首於煉金術,希望點石成金,為大英帝國製造出大量的黃金,在西洋神祕主義的傳統裡,水銀被視為龍的精液或膽汁,巫牛的乳汁,水銀和硫磺的結合,以國王和皇后、太陽和月亮、紅與白、紅獅與白鷹的聖婚來象徵,中國的煉丹過程,也從金屬的特性中類比男女結合而生下小孩,水銀被動屬陰,硫磺活潑猛烈屬陽,煉出來的金丹象徵「陰陽交媾」的產物。為什麼東西方的「追求」會有這樣的神似和不約而同?是否就是所謂的「集體潛意識」的投射運作?分析心理學之父楊格(C.G.Jung)對於神祕主義素有濃厚的興趣,他認為煉金術的各個步驟正是自我形成「完整人格」的象徵寫照。而煉金術正是象徵了人類對不朽和永恆的追求,它可能是藉著人類的潛意識之窗窺探宇宙神祕的表徵,反過來說,也正是「神祇的碎片」散落在芸芸眾生裡,人類的潛意識中有意無意地表達了宇宙終極目的或演繹宇宙歷史的行為。正如人類與脊椎動物的胚胎,從受精卵到發育成熟,出生,就演示了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以至哺乳類的生物個體發展的歷史。這是否就是出自「宇宙意志」的暗中引導?生命的歷史演進,是否與宇宙的歷史或終局隱然相關?人類冥冥中在朝向一個亙古的目標前進?正如楊格所說「浮士德並非歌德創作的,而是歌德為浮士德創造出來的。」它蘊藏了某種存在於所有德國人靈魂深處的東西,只是藉著歌德把它呈現出來。 

進化論(應該說「演化論」)的「創作」,「裡裡外外」也有諸多不謀而合的事例,達爾文與英國同時代的博物學家華萊士,事前彼此都不知道各有相同觀點的論文,各自蒐集資料已有許多年,達爾文花費的心血和時間較多,最後兩位科學家都表現了紳士風度,同時發表了論文,華萊士稍後又自動謙讓,達爾文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原始」遂得以確立進化論的學說。 

生物的進化是否與宇宙的進化,有某些隱然的相關?讓我有這樣的一個思考出現,實在是因為人腦的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構成了一個有如宇宙中的銀河星系的龐大體系,想要在一個巨大的序列型電腦上有效模擬一毫秒內人腦的操作情況,可能都要數千年才做得出來,這樣的不可思議的「腦海」,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它有相當於二千萬冊書的資訊儲藏量。而每一個生物體內的活細胞,和銀河系或星群一樣複雜美麗,人類細胞核內的每一個完整的DNA分子,有一億個螺旋狀體,和一兆個原子,數目和一個銀河系裡的星球總數相當,每個人的身體組織---「硬體」,實際都擁有這麼「無數量個宇宙」;在「軟體」方面,每個人都是無數「細胞宇宙」的心靈總集成,每個人的心靈世界,自成一個體系;這和宇宙的構造若合符節。而目前的宇宙論者都主張,我們的宇宙之外應該還有宇宙,就是俗語所謂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難道心靈的神祕,不正是通往宇宙神祕的一扇窗?美國精神衛生署(NIMH)腦進化與行為研究室主任麥克林(P.MacLean)說:當精神科醫師讓一個病人在沙發上躺下來時,他眼中除了人以外,還有一隻馬及一隻鱷魚,意思是說,人的腦是由新哺乳類腦(人)、古哺乳類腦(馬)、和爬蟲類腦(鱷魚)三部分組成的。人腦兼有人性與獸性、情感與理智的衝突。人的行為有一部分受了種族意識,也就是「集體潛意識」的支配。照這樣說,「創作」來自潛意識的活動,難道不能說與一百五十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創生以來的宇宙演進有關?「神祇的碎片」在一百五十億年以來,不斷的自我組合、摸索,朝向一個預設的未知目的進化。 

所有科學家的信仰中,我特別傾向愛因斯坦對神的看法,愛因斯坦曾經被稱為「一個創造宇宙的人」,他是一個透視宇宙「心機」的科學巨靈,他所支持的信仰是史賓諾沙的「宇宙即神論」,史賓諾沙是笛卡爾新理性主義與機械論重要思想的繼承者,史賓諾沙把理性主義與機械論結合在一起,發展他自己的哲學,可是並不包括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史賓諾沙堅持宇宙只有一個本體,心與物只不過是這一個本體的兩面,這一個本體就是神,而自然本身就是神,這樣的觀念,完全是根據理性,而不是信仰。它意欲說明自然的統一性與與因果性的科學觀念。與中國的道家思想是相通的。 

如果宇宙本身就是「神」,這個前提可以成立,那麼我們就是「神祇的碎片」,生命是在有意無意間,朝著與神同樣圓滿的境界進化著。美國物理學家魯塞爾(PsterRussell)最近發表了一個神奇的數字:十的十次方(一百億),他認為百億個原子可以形成一個細胞,百億個神經細胞便構成個有意識的人腦,百億個人類可能形成一個全球意識,而一百億顆有智慧生命的星球,可能形成一個銀河性的意識,最後可能發展成一個超大型的宇宙意識。這樣的一個推想,就在說明宇宙是神所眷顧的一個有意義的存在。包括我在寫這篇文章時的潛意識活動的能力來源,都是來自宇宙心靈的運作。它在哲學上是目的論,也是機械論。讓我們看看佛洛伊德對名作蒙娜麗莎的神祕微笑的精彩推論,這幅晝可能是達文西在另一個女人臉上看到她母親的微笑,因而晝出的潛意識作品。小泉八雲的散文「冥想」中認為,母親的微笑會超越一切而存在,因為生命永不會從宇宙中消失。我們再往前推想,母親代表的正是個體創生的來源,它有可能通往一個遠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宇宙心靈。 

回到原來所談的創作與性問題的開場白,性是生物的神祕本能,性高潮在男性中只不過是短短的幾秒鐘時間而已,女性則不然。人體的快感中心實際是在腦部,據說密教的高僧可以藉著修行冥想達到連續廿一天的類似於性高潮快感,它也是修行者常用的句子「禪悅」的恍惚境界,那已經不是凡人所能及的「純精神」領域,似乎所有的人在潛意識中都有「極樂」的追求,根據心理分析的說法,「潛意識」與「性愛」幾乎是兩辭的同義字,叔本華也說「生殖器官乃是意志的中心,與象徵理智的頭腦分居兩端」,創作也許是一種較低層次的冥想活動,愛因斯坦和其他物理學家曾經描述過,當他們沈思宇宙法則時,他們感受到一股類似宗教的驚駭。而宗教所引起的恍惚作用卻幾乎等同於性的快感。因此,創作也可能是和宇宙心靈的共振。(完)

(本文原題〈神衹的碎片:一個科幻作者對終極問題的思考〉
---------------------------發表於《聯合副刊》1992年1月15日、16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海作家部落格   的頭像
    黃海作家部落格

    黃海作家部落格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