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殤-----美國坎薩斯大學    科幻中心都被驚動了 

 新華網成都41電(記者曹妍)四川省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李大用1日表示,四川省科協黨組31日對《科幻世界》雜誌編輯集體要求撤銷社長職務的事件做出階段性處置,決定暫停李昶的社長、總編輯職務,並要求李昶配合處理遺留的刊號合作問題。 

  李大用1日上午在雜誌社宣佈了這一決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編輯稱,會上李昶表示願意配合調查。記者隨後就對處理決定的看法致電李昶,在表明身份後,記者的電話被掛斷。 
 

  另一位編輯表示,編輯部將繼續配合四川省科協、四川省新聞出版局等部門進行逐項調查。同時這一消息已被編輯部公佈在各大論壇,許多讀者表示將持續關注事件的發展,半天之內該消息已有數百條留言。  

  《科幻世界》編輯321發表公開信,批評李昶“不懂業務瞎指揮”“不尊重職工和讀者”,要求主管部門撤銷他的職務,重新民主推選出一位社長。公開信還列舉了對李昶的其他質疑,包括要求拒付稿費、拒簽勞工合同,廣告經營擠佔雜誌內容,涉嫌出賣刊號違規等。這一事件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 
 

  四川省科協為《科幻世界》的主管部門,該雜誌創刊於1979年。它的宗旨是在青少年中宣導科學精神,啟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其發行量最高時達40萬份。  

---------------------------------------------------------------------------------------------------------------------
黃海前幾天的發文如下:

擁有全世界銷路最多的──四川省成都市發行的《科幻世界》,銷售量已從最多時的四十萬份,跌到只剩十三萬份。

之前,2004年投下鉅資和人力創辦的《世界科幻博覽》(福建少兒社)也在創辦三年後的2007年年底停刊了。以中國幅員如此之廣,人口之多,竟容納不下一二本科幻雜誌,目前除了《科幻世界》之外,還有山西的《科幻大王》更加令人感嘆的是,最近雜誌社可能因為將收回國有,全體編輯同人就在社長李昶來台時,發表公開信,集體倒戈。

我前幾天接到一通友人伊眉兒,說《科幻 世界》社長李昶先生來台,希望我就近與他連絡,我再問起李先生的行程、連絡地址、電話 ,就沒下文了,隔一兩天就聽說《科幻世界》出事了。 

     
這件事,連美國著名的坎薩斯科幻研究中心的詹姆斯‧甘恩(James Gunn)都被驚動了,他看到了英文中國日報的報導,致信詢問我的上海老友姜雲生教授,姜老師轉寄了甘恩的來信。 

北京著名科幻作家韓松說:事態嚴重,上了人民網首頁,新華社、新浪做了專題,南方日報做了整版報導,還有好多媒體比如中青報等也在跟進,那麼多的線民在呼籲、在簽名,要集體保衛一份雜誌,不少人已把目光投向了出版業的改革問題,投向了用人薦人的問題,投向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圖;1988年8月,黃海訪大陸,與姜雲生遊杭州。右圖為James Gunn,美 
                                   國坎薩斯大學科幻研究中心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科幻界朋友:
今天收到GUNN 先生发来的邮件,他转发了刊于 CHINA DAILY 上的这篇文章.
我猜想GUNN或其他外国朋友一定被弄得一头雾水:怎么回事啊?!
几年前我在SHANGHAI DAILY上的一篇文章中曾哀叹:Can the eggs remain unbroken when the nest is totally ruined ? [ 昨天<南方周末>又有揭露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剽窃起家的文章...这类丑闻隔三差五可见于报端.]
也许不值得为之叹息;但不知道该怎么向GUNN 解释.
姜云生
> Yunsheng, You may already know this, and it might not be accurate. Jim 
-------------------------------------------------------------------------------------------------------
 James Gunn 接到友人的信 ↓(之後轉寄姜云生)

>
> Yunsheng, You may already know this, and it might not be accurate. Jim
>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service@chinadaily.com.cn [mailto:service@chinadaily.com.cn]
> Sent: Thursday, March 25, 2010 11:21 AM
> To: Gunn, James E
> Subject: Story/picture from chinadaily.com.cn by James Gunn
>
> I think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is stuff:
>
> Magazine editor under fire
>
>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3/23/content_9625795.htm
>
> Recommended by James Gunn (jgunn@ku.edu)

----------------------------------------------------------------------------------------------------------------------------

黃海上網查一下資訊,並詢問大陸朋友,得到大陸科幻一線作家劉慈欣和著名評論家鄭軍的來信,顧及內容涉及不便公開之處,只好把劉慈欣的來信隱去部分,並以鄭軍的博客發文,提供朋友了解,各位也可聯網去解讀。 

站在台灣這邊的立場,衷心希望中文的《科幻世界》保持世界第一,台灣的科幻也有未來的出路,正如美國的科幻學者所說,科幻的未來在《科幻世界》 

以下是劉慈欣來信:
-----------------------------------------

黄老师你好!

我与在写《三体》第三部,写了约一半,大概还要四五个月才能完吧。 

《死亡考试》我看着也一般,可能是因为抨击政府和黑暗面就能得到好评吧。 

像最近很火的《盛世》也是如此,小说类似《黄祸》,但写的远不如后者,在结构上很失衡,近四分之一的篇幅用毫无新意的大段政论填充,但作者对大陆社会极其熟悉,写了许多真实的和想象中的黑暗面,包括中央政府让全国人民集体嗑药,所以受到追捧。吴岩竟说这是华文科幻的新高峰。

科幻世界杂志的事很复杂,不像面上看来那么简单,我每天埋头写书,了解也不多,……科幻世界的问题早已有之,并非是从社長来后开始。现在舆论很关注,政府也开始对这事认真起来,说明科幻在大陆还是很有基础的。希望能够顺利解决吧。
祝好!

-------------------------------------------------------------------------------------------------------------------

以下,是鄭軍謹慎含蓄的說法:
SFW事件,大背景下的小杯具

《科幻世界》集体倒戈事件一曝出,就有朋友来问我持什么态度。科幻圈里的大事我不会没有态度,只不过开始不知道怎么表述才好。有关事件的公开信息里充满了“用什么作封面”,“谁扣了谁的钱”之类的琐事。这些事情局外人是讲不清楚的。不过,有个大原则我却是能够肯定的:这是一起“国进民退”大背景下的小杯具。那么,我就离开这个事件,讲讲这个大线索吧。

《科幻世界》的前身《科学文艺》,确实是四川科协办的、并且曾经管理过的一家刊物。不过在他们的领导下,到了八十年代末,这个刊物已经没有造血功能了。这时它被甩给了以杨潇为首的一群职工。名义上还属于四川省科协,事实上逐渐地走向民营化。杨潇也成为杂志社员工选举的社长。从1994年开始,杂志社赢利,腾飞并且创造了一个科幻的时代,最后能够在国际科幻界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这段美好时光的最后一瞬,就是他们承办了2007年世界科幻大会。不仅影响大振,而且请来了国际科幻界货真价实的大腕们,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市场。也就是从那时起,《科幻世界》被重新收回,“一夜回到解放前”。当时我虽然略知一二,但还是抱着观望态度——经营得这么好的一家杂志,就是收归国办又能怎么样呢?今天看来,“国进民退”的伟大破坏力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科幻世界》这家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杂志,三十多年的历程用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因国退民进而荣,因国进民退而衰。同样的事情正在各地区,各行业,以大得多的规模上演着。在山西煤矿,在房地产,在足坛……这只是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杯具。我想,只有这样认识这个事件,才不至于陷在“要不要换社长”,“该发多少工资”之类的小细节中。从而让我们大家都获得一个榜样,尽管是反面的。
--------------------------------------------------------------------------------------------------------------------------------

以下,北京的吳岩博客,大家可以聯網點閱:
 


吴岩,博士,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新浪博客
“幻想的边疆”
http://blog.sina.com.cn/m/wuyan98 

Dr. Yan Wu
Faculty of Ed. Adm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P.R.C. 

---------------------------------------------------------------------
 ↓以下是,我與吳岩之前的一次通信,我的觀點:
-------------------------------------------------------------------- --------------------------------------------------------------------------------------------------

關於科學文藝科普小品的沒落,您文章寫的這個看法是真切的,我非常認同:
「科學新聞正在以極大的方式取代科學小品的知識成分,而科學小品中的文藝成分,又被繁忙的當代人所摒棄。但這難道也能成為一種解釋?」
想想看,我要讀科學知識,是會看(平面或電子)科學新聞報導,還是看科學小品?
不但是科普,科幻也受強大媒體的影響,普遍化了,被稀釋掉了。

我一直認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已在1960年代以前過去了,我在2003年臺灣的交大舉辦的科幻學術會議,論文《科幻 小說往何處去》提到這個論點,也 收入了我的《臺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一書的最後一篇,文中舉出很多的證據說明論證,最近又發現臺灣出版業出版科幻書的老闆說的話,和美國科幻學者詹姆斯‧甘恩(James Gunn)《科幻之路》所說的是
↑圖:James Gunn與早期的美國科幻雜誌,從圖中可見,當時是屬於廉價的流行雜誌。

一樣的,James Gunn說,有些作家發現 在書封面冠上科幻小說會影響書的銷路,James Gunn所說的情況,最少距離現在二十年啦,且聽他又怎麼說,這是每一位從事科幻寫作者應明白的金科玉律,他說::

            暢銷書的藝術品質不一定高,但另一方面,去年的暢銷書往往今年已成了昨日黃花,而藝術水準高的書則曆久不衰。科幻小說的讀者像主流文學的讀者一樣,十分傾心於小說的藝術水準,也許比主流文學的讀者更重視小說的藝術品質。

(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 主編、郭建中譯《科幻之路》第三卷,福建少兒出版社,1997年7月,頁26-27。)

我以為:科幻文學要保持原初的樣子越來越困難,科幻不斷的在轉化,科幻不死,只是融入當代文學、通俗文學和影像娛樂裏了。
當事事物物都科幻,就分辦不清「真科幻」了。
也就是說,要寫出好的「真科幻」受市場重視,比以前更難了。




科幻文學,在大陸一般認為是興盛的,至少沒有台灣冷落,早先我的看法,整個傳統的科幻原創小說,是不斷的在衰落的。北京前幾年(見《2006年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由吳岩主持的一次座談會,己經差不多討論到「科幻會不會死亡」的問題。

這不是文學死亡的同一議題嗎?科幻文學只是受印刷媒體的衰微而衰微,再一方面一百多年來小說、電影、媒體不斷的傳播、演示,科幻的魅力減低是必然的,這與科幻大片攫得全球市場,聲勢浩大,是必須從兩個面向去看的,不能以為科幻影視、電玩興盛,就是科幻文學興盛。



→圖:全世界第一本科幻雜誌,1926年4月出刊,當時還沒有Sciense fiction這個名詞,而是雨果(Hugo Gernsback)將科幻小說命名為Scientifiction,即是Scientific Fiction兩詞的合成,直譯為「科學的小說」,或「關於科學的小說」,之後大約在1929年,雨果在另一本「科學奇異故事」改名為
Science Fiction,直到今天。我常說,台灣的科幻小說在1968年誕生,一開始也是沒有名字的,就像出生的嬰兒誕生時也沒有名字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