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我擔任教師組短篇小說評審,10月6日下午二時在教育部五樓頒獎,在會中,我被指定代表致詞,短篇小說獎的五位評審李喬、彭瑞金、曾貴海、張恆豪先生和我,評審時事先公推張恆豪老師擬寫的評審總結(文章附後),我在會中,除了將它發表摘述之外,也表示了個人對整個文學創作環境的看法和期許。

      我在會中談到兩點,其一是,當網路時代來臨,電子媒體興起,出版業、報業和傳統文學作家面臨衝擊,投稿和出書都遭遇困難,作家要領到稿費、版稅越來越不容易了,隱地曾經提到,再過一陣子,說不定在副刊發表作品時,作家要繳費用給副刊了。

        如今,我們是靠了文學獎在支撐寫作的熱度,維持作家這個「行業」。
        我只能說,危機就是轉機,就是新契機,為什麼?

       當一事沒有人想做的時候,你來做,蓄積能量以發功,就是轉機,尤其,利用電腦寫作的便利性,更可以寫就更完美的作品,只要不急功近利,電腦寫作等於幾十個人在幫懷抄稿,找資料,你能操作自如,當然是轉機,是新契機。長篇小說的寫作,尤其需要電腦的協助,偉大磅礴的小說,來自刻苦的經營,一再的修改重寫,電腦剛好幫上了忙,今天在坐的得獎人,有可能是未來的大師。

       另外,我在會中提到,中國的文學和我們台灣文學的長久傳統,一向以寫實主義為主流,我想,可以放寬胸懷開拓具有魔幻寫實意味的作品,這次入圍作品中有一篇〈神燈〉我和張恆豪老師都非常欣賞,但最後表決時,看法不同,沒有入選,是非常可惜的。記得旅美者著名的學者、哈佛大學授(最近退休)李歐梵教授,曾經嚴正批評呼籲過: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個最大危機,一是 狹義的社會性和愛國思想,一是創作上的寫實主義傳統,中國作 家太重視現實,不重視虛構,拉丁美洲的馬奎斯、波赫士等人和東歐 的昆德拉都是值得我們借鏡的。他認為拉丁美洲文學早已超越英美文學。他的觀點出現在十幾二十年前遠景出版的《中西文學的徊想》一書中。我在這兒提出來,以做為各位的參考和期許。
        黃海(黃炳煌)

 註:有關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糾葛,可閱另一篇文章〈當作家裝上數位翅膀…〉

    *另外,以下為教師組小說獎的評審總結,已獲張恆豪老師同意在本版發布:↓
             

 多元的寫實—教師組短篇小說項評審感言               張恆豪 

今年度教師組的短篇小說獎項,參與角逐的作品共有三十四篇,依規定分初審與複審兩階段進行,皆由李喬、彭瑞金、曾貴海、黃海及張恆豪擔任評審,初審後有二十一篇進入複審。文學的見識與創作的觀點,容或有仁智之見和主觀的偏執,然談及寫作技巧之品評,其優劣高下仍自有其客觀標準可尋。為尊重參賽者創作之心血,會中採取逐篇討論的方式由評審自由發言,歷經充分的討論及熱烈的對話,並經過兩回記名的評分表決,終於有六篇作品順利勝出。以下為評審委員對得獎作品的綜合意見: 

特優—〈烏魚港〉,這是一篇具有現實意識、且能突顯議題的寫實小說。作品藉著烏魚港黃金季節的盛衰景況,揭露出當今大陸漁船強凌橫暴捕魚的現實問題。作者結合了漁港風情、鄉俗廟會、尖銳時事,以及人性親情等素材,不僅反映出茄萣烏漁港的今昔命運,也深刻有力地呈現阿豪心境的轉折與挫折。作者鄉俗的寫實功力不弱,主人翁阿豪的心理演變也見其層次感,最後結尾,阿豪無奈又無語的心境,對照著福隆師的演出,作者深沉的觀照,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優選—〈蟹行〉,小說命題即有象徵涵義,作者具有高度的文學形塑技巧,骨子裡卻充滿了強烈的社會批判。題材僅貼著台灣「大家拼命掙錢」、「要拼才會贏」的經政生態,捕捉了像廖大期這樣一個活生生小人物如何在台灣的政商掛鉤中崛起,也深嘆造化弄人,童年無猜的玩伴,如今一個成了砂石場暴發戶,一個卻成了抗議者而在劍拔弩張的對抗中重逢,真道盡了人生的嘲諷。「溪蟹」意象的首尾象徵,「現在」與「憶往」情境的交錯進行,均運用成熟,令人印象深刻。 

優選—〈哪吒〉,整篇情節緊湊,活靈活現,卻是立意良善,難得發人深省的小說。作者似鑽進了社會角落邊緣少年的心靈深處,細聽其脆弱的呼吸,感應人世的嘲諷。主人翁阿和假冒哪吒三太子附身,卻能瞞過父母受到世俗爭相膜拜,而他唯一認真做對一件正確的事,卻反遭同儕好友的一頓狠打,瀰漫了對人性的揶揄以及對人世的嘲諷。題材有鄉土性,題旨卻具普遍性。其中,對於鄉俗裡乩童附身以及青少年白粉嗑藥…等細節之描寫,頗為傳神。
佳作—〈墜落〉,擺在當下,題材有現實的敏感性。小說旨在探討「施暴者」與「被施暴者」的人權,此為當前教育體制在「管教」學生方面最具爭議性的議題。小說不以繁複的結構形式,不用深奧或絢麗的技巧,不說教不落言詮,只呈現事件而沒有答案,已開放各種觀點的省思,此自有其可取之處。 

佳作─〈旱地泥鰍〉,作者以爽朗、輕鬆、溫馨的筆觸,描寫另類老師在教學生活中的種種有趣且具有啟發性的情事,其中特別穿插「衛生棉」教學的情節,使人對於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別有想像的空間。作者設想周到,佈局精妙,在生花妙筆中,意近而旨遠。
佳作-〈長尾山娘〉,長尾山娘(藍鵲)被人們飼養,只能屈身於狹小鳥籠,而失去最可貴的自然野性。作者關懷那些流落在都市裡載浮載沉的山野少女,而以長尾山娘的處境,來隱喻她們失去自然野性的心境。結尾父親的過世,長尾山娘的垂死,終於引發少女的覺醒和抗議,此一情境的鋪陳,有機性且必然性。 

以上六篇,題材有別,觀點互異,藝術手法也各有千秋,可說呈顯多元的寫實。但願得獎者能更上層樓,遺珠者也能再接再厲,以更大的熱情和毅力,創造出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文學作品
。 



     ↑黃海頒獎教師組新詩佳作顏嘉琪



      ↑左邊是文學評論家 張恆豪,右邊是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館長吳祖勝。
(本文附圖片4張,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