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四月科幻动态

今年郑州市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称,将以科幻连续剧《快乐星球》为龙头品牌,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少儿科幻影视制作基地,并将“快乐星球股份有限公司”列为由地方政府扶持的骨干传媒企业。这是科幻产业第一次列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暨南大学特区研究所研究员代明在给深圳市政府提交的研究报告中称,科幻产业应该成为深圳市重点扶持的对象。他认为发展科幻文化既有潜力巨大的经济意义,也符合“创新型文化”、“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内涵。

   在即将于黄山市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徽商大会”上,大型科幻题材3D网游研发项目将成为重点招商内容。

科幻与魔幻杂揉的《魔幻手机》于本月和观众见面。一边被热捧,一边被评论家冷嘲。反差极大。不过由于拿下5%的收视率,制片方已经决定再拍续集“傻妞归来”。

 

   4月13日,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客南京图书馆作了题为《文学的启蒙》的讲座。讲座中王蒙特别强调孩子应该多读科幻小说,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月26日,中国首家室内木偶主题乐园在北京亮相,其中特别设有科幻主题区。该城位于北京朝阳区北三环安贞桥西侧,占地5000平方米。

山东诸城市已经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恐龙公园,最高峰时日均接待游客两万人。

在巴黎勇护圣火,让残疾运动员金晶为国人所熟知。据悉她也是科幻迷,中学时曾经创作过科幻小说。

华人影星逐渐出现在欧美科幻片中。香港女影星陈慧琳下半年将去好莱坞接拍一部科幻片。男影星任达华则将去法国接拍一部科幻片。

出现在国外科幻大片里的不光有中国影星,还有“中国制造”。广东新兴县一家企业生产的不锈钢指纹锁就做为道具出现在美国科幻片中。

著名科幻片导演卡梅隆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新片《天神》,称它是投资最大的立体电影。立体电影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诞生,但始终无法扩大市场。不知这部科幻片能否改变这一局面。

美国PubTrack调查公司近日对消费者购书品种进行了调查,科幻小说以5%排列类型文学第三位,前两位是悬疑小说和爱情小说。

西部风格百集科幻系列电视剧《幻之城》制作团队于428日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剧将取材于四川境内的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主创人员全部来自四川,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该剧将于五月底开拍。

 

430,美国科幻大片《钢铁侠》在中国上映。该片创造一项记录——比美国上映时间提前三天。此前曾经有《黑客帝国3》和《星球大战3》比美国提前十二个小时上映。

霍金第一部科幻小说《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近日将被引进出来。这是他专门为儿童撰写的科幻作品。

 



 2007、9月  

    听说《幻想艺术》要做一个科幻动态专栏,可把我高兴坏了。一直以来科幻界就缺乏一个信息站。人们对于大陆科幻只知道两三本刊物,十几个作者。如果我要告诉大家,中国大陆曾经拍了十几部科幻片,可能就有人的下巴会掉到地上了。没看过?很可惜,但确实拍了有这么多!  

    远的就不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的科幻迷,假设那时候刚刚读大学的年纪,现在最大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想利用本行业,本单位的资源搞科幻。比如,中央电视台里面就有咱们科幻迷,正在策划一个科幻节目(这事定下来我再告诉大家)。各省市那就更多得去了。  

    于是便经常有朋友来问:我们省有哪些人在搞科幻?这段时间他们又做了什么?我很高兴一一答复他们。但是如果有本杂志能够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传达给各地科幻迷,那岂不是更好?很多朋友买来《科幻世界》,都是站在报亭先看看最近动态,然后掖回家再去看细看小说。足见科幻信息大家是多么渴望。

      呵呵,开篇结束,下面就从2007年九月份的科幻新闻聊起。  

    九月份科幻影视方面最大的动静,莫过于21号《日本沉没》大规模公映。之所以说是大规模,因为在天津万达影城,该八月份已经在放映。就目前情况来看,《日本沉没》票房一般。去年该片敲定引进时,有记者曾经采访电影公司负责选片的人,他说选这部电影就是冲这个名字。赚爱国情绪的钱,多少有点不厚道。不过一年下来,国人对日情绪已经理性了许多,这个爱国钱似乎没赚到。 

   《日本沉没》号称投资二十亿日元,其实按汇率折算后还不及《英雄》、《黄金甲》的投资高。而且同样一笔钱在日本的购买力差上许多,电影特技效果可想而知。仅有廖廖几处,细致程度远不如好莱坞。一部灾难片,如果画面不过关,票房可想而知。日本科幻片拍了有六十年,在世界上总打不出什么名号,投资不足是一大原因。  

    其实,该片第一版1985年已经在大陆放映过。当时紧追美国巨片《超人》,但票房很高。现在不少看过新片的人,都认为远不及旧作。笔者以为大致的问题有这些。一是旧作几乎完全忠诚于小说。影视制作人去改优秀小说,最好别自己乱添东西,一添就显得弱智,编故事还是小说家的强项。新版将小说里不少重要人物删删添添,情节重新安排,但一点新意也没有。   

    二是原作出品正值中日蜜月期,日本遇到危机,西方人只接受日本高技术人员,中国政府二话没说就派军舰救援。这个情节在旧版里被突出地表现了一下。新电影不用说了,拍片时双方都比较冷淡。于是便将中国援助用话外音甚至来表述,显得无足轻重。 

    小说中有个重要人物叫百岁老人,可以在幕后左右日本政局。是他说服首相接受地质学家异想天开的预言,组织日本国民自救。而这个百岁老人是战争年代去日本的一个中国僧人。新作里完全删掉这个人,脉络风格于是大变。

       不过,该片票房不佳似乎也有暑期市场结束的原因。九月份向来是票房淡季。同为海外市场,该片去年在韩国拿过票房冠军。恰好紧接着当时韩国本土票房冠军《怪物》之后。另外,对于日韩两个邻国的科幻片,笔者希望大家以后多关注一些。它们的水平是不及好莱坞的作品,但中国以后要拍科幻片,恐怕还得多向邻国学习才是(理由嘛,和中国足球差不多)。  

    顺便在这里作一点小科普:影片结尾处好多影迷纳闷,潜艇不是到处都有吗?为什么一艘潜艇下潜点火失败了,就得把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请出来?其实,影片里那种能够潜入深海的小东西不是潜艇,而是深潜器。由于水压关系,潜艇最深只能潜到一千来米(这个记录是中国海军一艘潜艇创造的!)再往下去只能用这种小小的深潜器。这东东全世界也没有几台,以前中国海洋学家只能借国外的深潜器下海。最近咱们在造自己的深潜器,据说理论潜深世界第一。

      国内电影里, 九月份也上映了一部科幻片《基因决定我爱你》。科幻片?难道不是擦边球?呵呵,还是不要那么苟刻吧。就是在美国,不少独立制片人拍的科幻片也就是这样的小片,千万别把科幻片科幻大片划等号。 

    这部电影总得来说还可以,科幻构思和故事主线一致,并非可有可无的调味元素。另外,由于是一部来自宝岛的电影,也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台湾电影最近堪称死灰复燃,而且还专拍科幻片。与此片同期拍摄的还有一部X战警式的科幻片,名字叫《神选者》。该片已经完成,并于九月份申请台湾金马奖评选。  

    大家久久等待的《长江一号》九月份掀起了盖头:向媒体展示其中的飞碟道具。其实这部电影早在去年11月16日就拍摄完成。到现在接近一年时间里,星爷一直都在进行后期制作。档期一推再推。看来星爷对质量的要求确实很严。老周同志对科幻并不陌生。《大话西游》、《百变星君》里都有科幻元素。这次他也说,拍本片就是要向斯皮尔伯格致敬。 
 

    在中国大陆,虽然不常有科幻影视出现,但科幻话剧却经常上演。只不过话剧受众少,只在小范围里传播。以去年为例,就有《让我们结婚吧》(北京)《满城全是金字塔》(名字搭了《黄金甲》的车,内容并非恶搞后者),《狗狗神探》(成都)等多部科幻话剧登场。 
 

    九月底,浙江话剧团一部科幻剧《宇宙蛋》在杭州天堂剧院组织了观众见面会。这是一群老星战迷向《星球大战》致敬的话剧(致敬的东西真多啊。没办法,科幻是美国人搞起来的,经典全在人家那里。)见面会上专门播放了《星球大战》(以怀旧的名义),一些做了父亲的老星战迷带着孩子来追忆自己的少年。  

在上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四十三集科幻电视剧《魔幻手机》成为热门。据悉已经卖出不少播映权,请各位幻迷朋友注意荧屏。该片由北京亿源集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杭州嘉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摄制,年轻影视明星李滨和舒畅领衔主演,程前等明星大腕客串。剧情据说以时空穿梭为主,估计可能弱一些,但不妨看看细节处理和演员的表演吧。毕竟《寻秦记》的剧情要是用一百字来概括,也会显得很弱智。 
 

本月大陆幻坛还有一处……唉,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的剧,即山东东营作家李建敏状告福克斯科幻片《后天》抄袭案。李建敏今年四十三岁。2001年他创作了科幻电影剧本《岁点》,次年创作科幻电影剧本《陨冰》,并于该年底以这两部剧本参加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评选(似乎没啥结果)。2004年科幻大片《后天》上映时,李建敏认为福克斯公司盗用了这两个剧本的创意,有300余处雷同,遂于2006年3月上诉于东营市中级法院。福克斯公司派了委托人应诉。今年七月13日,李建敏败诉,马上又上诉于山东高级法院。本月24日,这起无厘头案件再次开庭受理。谁能赢放在一边,至少大家由此关注一下啥叫知识产权,也是件好事吧。李建敏为此花了多少钱?据说初审是六千多块。花这么一笔钱就能和福克斯打一场官司,赚一下眼球,呵呵,哪天你也试试?   

    本月29号《经济日报》上刊登一篇文章,回顾香港邵氏影业公司的昔日辉煌。估计是给邵逸夫次月的百岁生日祝寿。文中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邵逸夫曾经投资过著名科幻片《银翼杀手》!该片曾在英国《卫报》的一次调查中,被评为世界一流科学家最喜欢的科幻片。虽然片子有如陈酒,历久弥新,但毕竟上映时票房惨败,连累邵氏公司大亏,是该公司1987年关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邵氏在香港电影史上,堪称对科幻情有独钟。曾经拍过《猩猩王》(模仿75年第二版《金刚》,投资不少)、《星际钝胎》(外星人的故事)。还曾经独立投资好莱坞科幻大片《地球浩劫》(1978)。首任007辛康纳利,亨利方达等明星欣然加盟。该片投资为1600万美元。这笔钱有多少?此前一年拍摄的《星球大战·新希望》,总投资八百万美元!不过后者名垂影史,前者找到影像资料都不容易。  

虽然邵逸夫在科幻片上屡战屡败,但我们应该向这位华人世界里尝试科幻片的先驱致以崇高敬意。祝老人家生日快乐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