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張之傑與我相識40年,他的專業由原先的本行生物學,擴展到科普和科學史領域,成就斐然。他一輩子與科普刊物結不解緣,但也寫過散文、小說、科學小說或科幻小說。對他來說,在本科之外的科幻與文學,如影隨行,可說是位文理兼擅的學者。

何以見得呢?從1978年寫作第一篇科幻小說起,他和科幻的緣份就時斷時續,較重要的包括企劃《世界科幻名著》(1981)、創辨《科幻文學》雜誌(1981主編《幻象》(1992~1993)、發起成立中華科幻學會(2011)。這回出版《白話科學──原來科學可以這樣說》,闡述21世紀的許多重大科學議題,在每章之後附上自己創作的科學小說或科幻小說。張之傑端出的菜色可以說是:科學如佳餚,科幻如美酒,讀者們認識的作者就是一位兼具科學思維與人文情懷的作家,他半生走過的漫漫旅程,一路拓展了科普、科幻與文學三大項目,我誇言他是「三棲才子」,不為過啊。

當年與之傑兄初識時,他負責自然科學文化公司編務,該公司1978年創辦《少年科學》月刊,每期刊出一篇科幻小說,因為我常在報章雜誌發表科幻小說,他透過關係向我約稿,隨即因興趣相投而結為好友。當年他就認定科幻屬於文學,雖然有時流於通俗文學,但絕不屬於科學,科幻的生命是幻想,幻想必然和講求事實的科學相違,是以科幻不能用來傳播科學,卻可以啟發想像力和創意,對普及科學也有助益。

這樣的概念,到今天為止一直是科幻文學理念的金科玉律,不會像一般人,把科幻誤解為普及科學教育的工具。

21世紀的三大主流科技,早已被敏銳而前衛的科學家所預見,分別是:基因(遺傳)科技、奈米科技、資訊(電腦、機器人)科技,以著名的科學家、發明家、未來學家柯滋威爾(Ray Kurzweil)為例,他獲得12個榮譽博士,曾預言蘇聯垮台,網路盛行,發明盲人閱讀器等24項專利,他提出未來的GNR革命,就是意指以上這三項科技(GeneNanoRobot的融合重疊,2029年電腦智能超越人腦,2045年人可以利用有如血球一般大的奈米機器人進入人體各部位,隨時修復人體毛病,達成永生不死;一粒沙大小的計算機能力可能大於人腦幾十億倍,科技達成造神,人工智慧到時會說我有意識,我有人的權利。

《白話科學》也涵蓋了以上所指的尖端科學三大項目,是以,本書從天文、太空、地球到流感、機器人、基因複製、奈米科技、憂鬰症都包括淨盡。被認為21世紀的三大疾病──憂鬰症、癌症、愛滋病,也沒錯過話題

本書破題兒第一篇是與你談科學,敘說科學與人文的對立,從1959年英國科學家兼小說家史諾( C. P. Snow)提出「兩種文化」的隔閡,兩大高牆內人文與科學互不理解難以溝通,激盪知識界反思至今未息。張之傑言簡意賅,將知識劃分為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領域包含文、史、哲、藝術、宗教,以外的學問大致都屬於科學,社會科學可以視為廣義的科學,「人文學科」不可稱為「人文科學」。

據筆者了解,如果有世界末日的毀滅性災難發生,科學家估計,核子戰爭、殞石撞擊地球、外星人入侵都不會是最大機率,排名第一的是瘟疫,本書的第一篇〈與你談流感〉正好渉及最近風聲鶴唳的禽流感病毒,追蹤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帶來的世紀災難,數千萬人死亡,其實可能發源自廣東,因為流感是RNA病毒引起,極不穩定,很難控制,但流感疫苗仍值得施打。小說兩篇,〈死亡記事〉可說是科學小說,實描述一戰期間與世隔離的德國戰艦船員,遭受瘟疫侵襲全員死難的記事;另一篇〈SB病毒2023號〉,講的是解決高齡化問題,科學家被利用製造出專門攻擊老人致死的病毒株,最後主角發現黑幕,不與同流合污,銷毀一切,也為正義殉身。

對於生物複製,中國大陸使用音譯「克隆」( clone)一詞,較「複製」好得多,理論上複製人與本尊外表和個性相像,有如同卵雙胞胎,只不過年齡有差距,如果你70歲,複製人便小你70歲,目前科學家已找到誘導萬能幹細胞和內源體萬能幹細胞( iPS) ,將來可以分化成人體各種不同的組織,包括骨骼、心臟、血管、神經……等等,方便更換人體零件。兩篇科幻小說,分別寫西施和哪吒的複製,其中〈哪吒〉一文,允為高水準的科幻藝術傑作,揉合了歷史、神話和生物科技的科幻,把死去的哪吒複製後再灌輸原先的心智到複製人上,達成復活。

〈與你談天文〉扼要掃描了天文學發展。〈捨身崖〉小說寫出一位女科學家、諾貝爾獎得獎人治學的心路歷程和感情滄桑。〈與你談地球〉談到大陸漂移和地球歷經五次生物大滅絕,原來地球是一個活生生的行星,在難以察覺中漸進變化。〈火山女神〉以原住民對大自然的觀點,探索了地質科學。

〈與你談憂鬰症〉進入目前熱門醫學領域小說〈可欣和可樂〉談到精神病的遺傳性很強,可樂有憂鬰症,可欣蜜月旅行時看到一則電視社會新聞,誤以為妹妹自殺而差點出問題,最後因為信仰和先生的愛終得避免。

〈與你談奈米科技〉深入淺出介紹物質在十億分之一米的尺度下,可以操控原子,發展出奈米科技。美國研發「天梯」的構想,來自奈米碳管材料的製造逐漸成熟,奈米科技也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莊生夢〉小說,以莊子〈則陽篇〉寓言為藍本,觸氏和蠻氏兩個國家各自在蝸牛的兩隻角上立國,雙方爭地血戰,死傷無數,主角莊生利用穿隧顯微鏡排列出幾十個原子大小的人物,在幻境中進入異世界,與蠻氏女兵大隊長結識,又悵然離開回到現實。

〈與你談太空〉預測未來的太空探測重頭戲非火星莫屬。〈神風任務〉描寫2040年的太空行動,奧米加號與火星太空站分離後,因宇航員操失誤,奔向小行星群和木星。

本書各篇的科學部分得到專業人士協助審定,立意嚴謹,可做為大學通識課程的教科書和一般大眾的讀物;其精妙恢宏難以盡述,我只是拾其牙慧,淺嘗以解饞啊。

 

《白話科學―原來科學可以這樣談》

作者: 張之傑

出版社:開學文化

出版日期:201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