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副樂觀的眼鏡吧
                             ——回顧大陸科幻影視

每次遇有國外科幻大片推門而入,准會激發出幾篇討論國產科幻影視的文章。可惜大部分這類文字憤憤之情有餘,準確資料不多。今天借本土科幻片《長江七號》之光,筆者簡單回顧一下國產科幻影視的史實。

中國最早的科幻片出現於1938年!呵呵,最後兩位數沒搞顛倒。1938年,新華影業公司出品了科幻片《六十年後上海灘》。兩個人穿越時空來到1998年,在充滿高科技的未來社會鬧出許多笑話。從劇情上講是地道的科幻片,絕不是擦邊球。該片由一代笑星韓蘭根主演。因為趕上戰亂,只在小範圍裏放映過。

1958年,北影廠根據田漢同名話劇改編拍攝了電影《十三陵水庫暢想曲》,裏面包括進入未來、月球旅行等情節,是新中國第一部科幻片。60年代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人造小太陽》,題材是衛星太陽能發電站,由陳強扮演科學家。這兩部片子都沒給人留下印象。
1980年,《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映,成為第一部廣為人知的科幻片。也算是最早多媒體聯動成功的科幻作品:小說出版、廣播劇播出,再加上影視,當時家喻戶曉。今天再看這部電影,有人可能覺得特效水準很低。其實那時候普通美國科幻片特效就是這個水準。《星球大戰》類的巨片當時還很少。

那時中國電影市場很熱,投資豐富,連續出現了不少科幻片。西安電影製片廠最值得稱道,拍了四部科幻片。計有1986年的《錯位》,講機器人替身的故事。1989年拍攝了《凶宅美人頭》,改編了前蘇聯科幻大師別利亞耶夫名著《陶威爾教授的頭顱》。1992年拍攝了《隱身博士》和《毒吻》。後者被包裝成“環保片”,偶爾還會在央視六頻道亮相。

還有一位文學影視兩栖人也應該重點介紹,就是北影廠的張之路,現為中國電影集團策劃部編審、一級編劇。由他的小說改編的科幻片裏面,最著名的要屬《霹靂貝貝》。那是一代孩子的共同記憶。前幾年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霹靂貝貝》主演張京舉行婚禮,令已經長大的同代觀眾唏噓不已。

張之路的其他科幻片還有《魔表》、《非法智慧》。《非法智慧》和他另一部作品《第三軍團》還被改編成科幻電視劇。這個改編記錄在大陸科幻作者裏無出其右。

我們還應該記下這些科幻片。1988年長影廠拍攝的《潛影》,典型的科幻驚怵片。1995年上影廠的《再生勇士》,標準的科幻驚險動作片,情節類似于史泰龍的《越空飛龍》。都說大陸科幻片被搞成兒童片,那是他們沒看過《潛影》和《再生勇士》。這兩部片子甚至有點兒童不宜。可惜由於趕上電影市場崩盤,它們都缺乏影響。

還有馮小甯導演的《大氣層消失》,今天仍然被許多人記得。馮導一直有科幻情結。當年拍這部片子只花了三十萬。但直到今天,他仍然沒找到足夠重溫其科幻夢的投資。

2000年,北京英事達公司和上海永樂影視公司合作了科幻片《拯救愛情》,張豐毅客串“外星長老”。 2003年,中美電影人合作拍攝《太空營救》,其中有106個特效鏡頭。今年,一部名叫《基因決定我愛你》的科幻輕喜劇與觀眾見面。

大陸不僅有科幻片,還有科幻電視劇。八十年代初大陸曾經播映過《隱身人》、《最後一個癌症死者》、《鯊魚偵察兵》等國產科幻電視劇。當時都是單本劇。《隱身人》描寫一個科學家研究光學隱身的技術。《最後一個癌症死者》描寫醫學家從鯊魚裏提取抗癌藥。當時正值中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有不少值得改編的原創。

進入新世紀後,大陸電視人拍科幻連續劇的項目幾乎年年都有耳聞,惜成品有限。今年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中,四十三集科幻電視劇《魔幻手機》成為熱門。還有一部投資達兩千萬的科幻連續劇正在拍攝中。

最後來批一下兩個流傳以久的誤區:大陸不拍科幻片,一是缺資金,二是缺技術。說這話的人根本不清楚影視運作機制。每部影視片都是個投資專案。沒誰在花自己錢拍影視劇,都是先立項再引資。如果專案顯示有足夠贏利前景,在中國拿來幾千萬到幾億人民幣的影視投資根本不是問題。就實際購買力而言,這筆錢不輸于上億美元搞的好萊塢大片。所以不是沒錢拍,是策劃方引資能力不足。

技術也不是問題。影視業早就全球化了,你技術不行可以直接請洋人。韓國科幻大片《漢江怪物》和《龍之戰》就直接找美國公司做特效。張藝謀拍《英雄》,徐克拍《蜀山》,電腦特技都找的美國公司。

錢和技術都不是問題,問題在哪里呢?答案是文化趣味之代際更替現象:一代人有一代人喜歡的東西。現在中國能玩轉上億投資的導演是誰呢?無非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廖廖數人。他們都是五十多歲年紀,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形成自己的審美興趣。那時候正值武俠熱,所以他們有了話語權後都拍了武俠片。比他們再大的謝晉那撥人,你看有誰拍武俠?他們年輕時就沒形成那個興趣。

而中國科幻熱晚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所以我們會發現,三四十歲這一撥影視人裏有大批科幻迷,二十來歲的人當然更多。吳彥祖、陳果、楊采妮都表示過喜歡科幻片。但投資是要論資排輩的,象電子遊戲過關一樣,先給你玩幾百萬規模的片子。如果成功,人家再考慮給你幾千萬,一個億……三大名導當年也是這麼熬過來的。如今年輕一代電影人必須熬段時間才行。星爺四十來歲,從“匪兵乙”熬起到《長江七號》,已經熬了二十年,何況他人。
樂觀地講,如果十年之內中國有一波科幻影視高峰,我一點不奇怪。畢竟群眾基礎早就擺在那裏。(原載「鄭軍」博客,2007.12.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海作家部落格   的頭像
    黃海作家部落格

    黃海作家部落格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