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台北書展基金會評審

台灣出版品推荐:黃海《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列前茅
 
台北書展基金會 評審─2007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參展書單公布,本次主題設定為「台灣─華文出版的樂園」,經過眾多出版社角逐展出機會及學者專家推薦,台灣館的華文出版之窗推薦書單出爐,彰顯台灣出版的實力與能見度。

而「台灣出版社專區」部分則有重量級出版社入選,涵跨了文字書、童書、繪本、圖文書、數位出版及漫畫不同層面,展現台灣出版的多元面貌,並助於推展國際版權銷售及呈現華文出版的欣欣向榮。

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參展,本次徵選台灣出版品推薦書區報名十分踴躍,主辦單位台北書展基金會邀請學者專家慎重評選,公布參展書單。文學書──黃海《台灣科幻薪火錄1956-2005》(五南出版)獲台北書展基金會推荐──參展,名單排在文學區出版書的前茅。
http://www.taipeibookfair.org/index.php?anguage=ch&page_code=press_detail&new_no=56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8.asp?ArticleID=1000934
以下為此書的序文、書評及相關書展消息:

  台灣科幻文學的縮影,兒童文學的側影──林文寶序
--黃海《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8.asp?ArticleID=1000934 

海與我同年出生,我在學術教育界,他在文學界、新聞界,平常少見面,唯一的「神交」,是科幻與兒童文學的「交會」。他幾十年在文學、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領域的耕耘努力,成果是有目共見的,而一般身為作家者,是不能靠寫作維生的,寫作只是他的奉獻,我與他只能在兒童文學集會的場合偶爾相遇,彼此唯一的交集是:他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科幻與兒童文學觀,認為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交集所在是科幻文學。在我兩度策畫幼獅文化公司編選的《兒童文學選集》(1949-1998作品,分兩段編篡出版兩套書),黃海的兒童科幻小說、童話、甚至論述,都分別入選,而大學生、或研究生以他的作品作為寫作論文的題材,也屢見不鮮,也有大學教材編選他的作品入內,提供參考,2003交大科幻中心舉辦的大型學術會議,黃海作專題演講,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學生,不少人與會,黃海也將演講內容寫成具有深度的學術論文,之後他也受任靜宜大學兼任講師。黃海從一般文學、科幻文學的創作到發表學術論文,再到大學講壇,在台灣一般的作家來說,是少有的蛻變,這要歸功於他的苦學精神,幾十年不斷的在科幻文學領的辛勤耕耘和深度探索,獲得肯定。

如果張系國是「台灣的科幻教父」,黃海應該是「台灣兒童科幻的開山祖」,王洛夫在《文訊》發表的文章和他的碩士論文《論黃海及其少兒科學作品》就指出黃海是「開拓者」。王洛夫也說「黃海與張系國,能夠在幻小說中寫出深刻的意涵,使作品可以稱得上『文學』,被文壇尊重為『作家』者,在國內真是鳳毛麟角的幾人而已。」緣於黃海首先發現了這一尚未為人開拓的領域,寫出原創性的兒童科幻作品。黃瑞田的《科詮釋與幻想──黃海科幻小說研究》說「黃海的科幻創作歷程,正是台灣科幻小說史的主幹。」黃瑞田又說:「黃海自詡為苦行僧…他是一個謙抑和不自滿的人,一生中不斷的在學習,不斷的在自我砥礪…」是非常中肯的寫照。對於一個忠勤誠懇的文學工作者來說,文學是他的第二生命,如果我沒有算錯,黃海這本《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可能寫了三十年,說他寫了三十年,不是說三十年天天在寫,而是包括觀察、摸索、體會、醞釀、組織、領悟,發為感想或文字,成為獨特的見解,最後寫成了這本大著,聽說他還有一本有關科幻寫作的書,也將陸續計畫推出,我們且拭目以待。

本書中收集的一篇有關成人科幻的寫作,就是黃海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二日在淡江大學未來學講座的演講全文,再加改寫,數十年累積的創作經驗加上自我成長求知,點點滴滴的彙集整合,呈現在眼前的這本書,如果說黃海其人其書正是台灣科幻文學的縮影,應是很多人所共認的,如果說黃海是台灣兒童文學的側影,正因為他以科幻反映了兒童文學。本書不僅敘述台灣科幻文學的演變,也兼論科幻、科學與文學的關係,也對中文科幻一百年來的發展作了一番省思,瞻望科幻小說的前景;對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成人科幻寫作、兒童科幻寫作,提供了寫作公式和方法,目的當然是在薪傳科幻文學的火種。

黃海的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觀,讓我最感興趣的是,他主張科幻小說是一種童話特質的文學,(應該是指嚴肅的,而非通俗娛樂的作品),他也寫過探索科幻與兒童文學交集的論述,並且畫出了圖形,表達兩者的相互關係,他的理論來自中外文學名著和科幻名片的觀察、體會和領悟。

對於中國大陸把科幻與科普混同,把科幻列入兒童文學,黃海認為無須見怪,且應該破除「迷思」;科幻的趣味性、遊戲性、想像性,本來就與兒童文學相交集。如果有人說黃海是一位少年科幻作家,這個說法是很有問題的,黃海一直認為科幻是介於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讀物,把成人科幻加以淺白化,也適合兒童閱讀,科幻的童話精神隱約可見,所以無須作此定位。馬克‧吐溫一八八九年出版的《亞瑟宮廷的美國人》,可以說是時光旅行的濫觴,講一個康涅狄格州的人與人吵架時被打昏,醒來時置身在六世紀充滿浪漫的英國的亞瑟王朝時代的世界,利用槍枝、火藥表現魔法,取得亞瑟王信任,把亞瑟王身邊的巫師瑪林趕走,成為大臣,進行工業革命,以機關槍為武器,戰勝敵人後,雇請一位農家婦女當廚師,沒想到她是巫師瑪林喬裝的,對他施以魔法,使他一睡一千三百年,又回到十九世紀。再看一八九五年英國威爾斯的名著《時光機器》,也都是成人小說,兩部作品只要將文字淺白話,就是一本適合兒童或青少年閱讀的書。黃海的觀察領悟的理論,也得到印證。

一九八九年幼獅出版的《兒童文學選集》套書五冊,我在總序中說:「我國新時代兒童文學發軔於何時?這是個有趣且爭議甚多的問題。有人認為是孫毓修編譯的《無貓國》(宣統元年,一九0九年三月)。他們認為中國兒童文學萌蘖於外國童話的移植,而《無貓國》是中國兒童文學誕生的標誌,因此有人稱孫氏為『現代中國童話的祖師』。」以這樣的論點來比較,一九三二年老舍出版的《貓城記》可以說是「廣義的」科幻小說,曾被翻譯英、日、俄、德、匈五國文字,在日本列入「科學幻想小說文庫」,它的寓言體屬性,也適合改寫成童話,一如《格列佛遊記》當初原是為大人寫作的,只要是在諷刺英國當代的社會,之後被改寫為《大人國小人國遊記》,因此,我們說黃海是台灣科幻童話的「開山祖」或「開創者」,是恰如其分的。黃海觀察發現科幻與兒童文學的交集性,為科幻小說尋找它的藝術寄託之所,不論1989年獲頒國家文藝獎的《大鼻國歷險記》,首開「科幻童話」(science fantasy,science fiction fable)之先河;或是1986年獲頒中山文藝獎的《嫦娥城》,開創兒童科幻小小說的典型;或甚至創作少年科幻、成人科幻;他都努力在詮釋科幻的童話精神。現在這部《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直接間接闡述了科幻文學的創見,對從事文學工作者將有深刻啟發。

  台灣的科幻小說,最初是沒有名字的,張系國為它取了名字,最初少有人知道,也少有人了解科幻小說的內涵,黃海指出:「科幻小說」在一九八0年代前後,逐漸形成共識和認知,之後黃海踵繼耕耘,並深入兒童科幻的領域,正如黃海的《嫦娥城》在獲得中山文藝獎的之後,發表在一七八七年四月《海洋兒童文學》停刊號的〈讓科幻在兒童文學定位〉一文中所說:

(科幻童話)它剛出生時是沒有名字的,正如所有初生的嬰兒般,也許幼稚,但會隨著歲月成長,也有了名字、個性和智慧。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8.asp?ArticleID=1000934 
 

中時電子報對本書的討論(點閱此

 

我科幻兄弟的點燈啟示錄  張系國…

二00四年,七月十七日夜晚,台北的一場「外星人降臨地球六十年」慶生會,是由我的幾位博士生﹐包括工研院電通所長林寶樹、資策會執行長柯志昇、逢甲大學校長劉安生等人為我發起。這是我旅美三十幾年第一次在台灣過六十歲生日,看到文教學術、出版界舊識好友雲集,眾聲喧嘩中,外星人與科幻話題不絕於耳,深為喜悅感動。

慶生會中,一輩子長居台灣的科幻老友黃海也受邀到場了,我在他身上讀到了鄉土情與科幻心的交集,令我感動也感傷。黃海是一個曾經在少年時代與台灣文學前輩作家鍾理和同樣動過肺部大手術的人,卻在病魔手中死裡逃生,之後一輩子體力孱弱。黃海的苦難創痛比之與我至深且鉅。在外國,不少科幻小說迷或作者都是身心受到挫傷的人。從這點來看,科幻文學是在非現實裡找到新的精神依托,所以我說它是「現代人的神話」
。黃海隨後則將科幻與童話掛鉤,創造其個人在兒童文學領域的成就。正如已經去世的作家林燿德在1993年七月《幼獅文藝》的〈台灣當代科幻文學〉說的:「黃海是台灣科幻文學史中一個不可遺忘的角色,因為他的存在,使得科幻史能夠上溯到六十年代……」傅吉毅在他中央大學的碩士論文《台灣科幻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中則指出「在台灣科幻小說史上,黃海可以說是一個開創性人物。」因此,說黃海是我的科幻兄弟一點也為不為過。 

回想當年,一九六八──我無意中開啟了台灣的「科幻紀元」,黃海也差不多同一時間加入這一行列,一路走來,他始終自稱本土的苦行僧,令人欽敬。記得那是我二十四歲時候,正在柏克萊大學撰寫博士論文,去國懷鄉,苦悶情緒難抑,一時跳脫出來寫了《超人列傳》。一九六九年十月,又在林海音的純文學月刊發表〈奔月之後──兼論科學幻想小說〉文中首創「科幻小說」一詞,並且簡稱「科幻」。這是中文裡首度有了「科幻」一詞。

我當初定「科幻小說」這個名詞,是有別於「科學幻想小說」的。科學幻想小說應該是根據科學而產生的幻想小說,有很強烈的科學意味,小說裡的科學「比重」要大,盡可能不違背科學道理。我提出的「科幻小說」,是認知到它既然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文類,就突破了單純的科學,也突破了單純的幻想。「科幻」兩個字本來就分不開,不只是科學,也不只是幻想,是兩者合而一的,不偏向科學或幻想任一方。它既不完全是科學,也不完全是幻想,不必去一再追問它是否合乎科學或者通通是幻想,新文類必然逐漸形成它獨有的藝術觀。

台灣科幻文學的起源和發展,做為我的科幻兄弟黃海的這本大著加深了我的科幻文學回憶,以下將黃海書中的論述加以簡化說明:從1956年香港出版的趙滋潘三本「科學故事」在台發行,為科幻小說的濫觴。1968年九月、十月,張曉風和我先後發表了科幻創作,正是著名的科幻電影《二00一年太空漫遊》在台首映不久﹐同年的年底黃海持續耕耘。迄1970年代中期,有關百慕達三角、史前文明、外星人、飛碟等書風行世界,呂應鐘翻譯出版最多。而當時在美國的我,不斷譯介世界科幻名作並兼發表創作,在媒體鼓吹,造成文學界的深鉅影響。倪匡的大眾化科幻加入媒體,《星際大戰》、《第三類接觸》電影帶來科幻熱潮。「科幻小說」、「科幻文學」這一概念和名詞,終在1980年代前後在台灣形成共識。此後,科幻出版與創作呈現百花齊放,與大陸在文革後興起的科幻小說創作不約而同成為高峰期。1990年代我創辦《幻象》雜誌,舉辦科幻獎,主流文學作家也紛投入,兼寫科幻創作,如葉言都、黃凡、宋澤萊、張大春、平路、陳克華、張啟疆、紀大偉、林燿德、心岱、楊照、洪凌…迭有佳構,形成了台灣科幻文學追求「文以載道」,不與通俗文學合流的特色。黃海也因《大鼻國歷險記》科幻童話於1989年獲頒國家文藝獎。二十世紀末至今,台灣各大學紛紛開設科幻課程,有關科幻文學研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不斷出現。交通大學成立科幻學術研究中心,葉李華致力創作之外,成為台灣推展科幻文學的總舵手,目前則以倪匡科幻獎為中心,凝聚華文世界的科幻創作動力。新進作家張草、蘇逸平、李知昂、夏佩爾、李伍薰…成為中堅主力。

黃海以他數十年創作經驗的領悟和探索心得,歸納建構出他的科幻文學史觀,前二篇說明狹義科幻與廣義科幻的定義,並認為科幻作家應將科學與科幻分清,不致陷入「偽科學」的陷阱。台灣科幻文學自一九八0年以來的重要特色或傳統,是環保生態的議題與反烏托邦思潮。科幻是「人文與科學」兩座大山之間的彩虹或谷中玫瑰;科幻小說,是一種童話特質的文學;科幻小說定義的最大公約數是「合理的(超現實)想像,或看似合理的(超現實)想像」,科幻小說是介於通俗文與與嚴肅文學之間的中間文學。黃海行文中夾敘夾議,皆有其精闢獨創之處,可惜也許篇幅所限沒有詳盡評介所有作家和其作品,無法鉅細靡遺,面面俱到,但已足夠成為鳥瞰式的回憶論述。第三篇對於科幻、科學與文學之間的關係,敘述科幻小說與科學發展之間的互動,展望未來的科學發展,並兼述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顯見黃海多年累積的科普知識,得以為用,這是從事文學工作者難能可貴的一面。對於主流文學與科幻文學的交集,黃海認為優秀科幻小說自然會被主流文學所認同,這與他在交大科幻學術會議中主張的科幻小說的科幻元素面臨枯竭,科幻向人文靠攏,以哲理思考代替代替科學思考,才是未來方向。這也呼應了我過去的主張-──從《星雲組曲》等一連串作品,所標舉出來的「文以載道」的科幻文學典型,也就是人文精神的嚴肅性。「道」是無所不在的,連結關鍵在於如何抓到科幻小說的精髓,但,實在沒有必要強調科幻小說的科學性,重要的是人文關懷的情操。

科幻小說的通俗性與嚴肅性問題,令人迷惑,也常引發爭議,誠如大陸學者陳思和在他的〈創意與可讀性─-試論台灣當代科幻與通俗文類的關係〉一文所說,當年《星雲組曲》的結集出版與倪匡科幻小說的引進「預示了科幻小說質的提升」以及「科幻通俗性取得了質的認同」。黃海除了分析考察科幻文學在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背景,並擇若干作品略作評述。他比較兩岸科幻小說發展異同,敘述一九八八年首度訪問大陸,與大陸著名科幻作家葉永烈、姜云生的訪問經過,一九九二年更與吳岩、鄭文光在北京會面。黃海的個人創作心路歷程、技巧心得、演講、接受訪談等內容,也公諸於世。包括成人科幻與兒童科幻的寫作奧祕,提供了「科幻元素表」供寫作者參考,對於科與兒童文學的交集、科幻小說未來發展方向,也有具體論列。根據黃海的說法,書名「薪火錄」意味著非僅個人觀點,也兼及全體科幻創作者不熄的薪火傳承,因此我說它是我科幻兄弟的「點燈啟示錄」。
(張系國,江西南昌人,1944年生於重慶,在台灣長大。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伊利諾理工學院等校。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作者簡介,目錄簡介:   
本名黃炳煌,台中市人
現職:靜宜大學、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倪匡科幻獎、教育部文藝獎決審委員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
經歷:臺灣師範大學人文中心講師
   照明出版社總編輯
   科學兒童週刊主編
   從事文學創作數十年,作品跨越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領域,傳統文學與科幻文學的文類
獲獎:台中市大敦文學獎
   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
   洪建全兒童文學獎
   中華兒童文學獎
   五四文藝獎章
   首屆海峽兩岸中華兒童文學獎
   東方少年科幻小說獎
   救國團全國社會優秀青年獎(民國58年)蔣經國頒發創作成就獎
   臺灣唯一以科幻作品獲得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的作家
代表作品(科幻小說類):
   《10101年》、《新世紀之旅》、《銀河迷航記》
   《天外異鄉人》、《偷腦計劃》、《天堂鳥》、《最後的樂園》
   《第四類接觸》、《星星的項鍊》、《鼠城記》、《永康街共和國》
   《奇異的航行》(入選〈台灣兒童文學100〉)、《嫦娥城》
   《機器人風波》、《大鼻國歷險記》、《地球逃亡》
   《時間魔術師》、《秦始皇到臺灣神秘事件》
   《誰是機器人》、《千年烽火奇幻游》  
第一篇 緒論--科幻文學概念
  科幻,是「人文與科學」兩座大山之間的彩虹或玫瑰
第二篇 臺灣科幻文學源流
  第一章 (1956)科幻先聲
  第二章 (1968)科幻黎明
  第三章 (1969-1973)奔月之後 科幻鐘鳴
  第四章 "1970's中期-1980)醒石驚敲應鐘鳴
  第五章 (約1980-1988)百花齊放
  第六章 (1989-1998)幻象飛馳
  第七章 (1998至今)李華風雲傳薪火
第三篇 科幻、科學與文學
  第一章 科幻的科學預言
  第二章 科幻與未來世紀
  第三章 科幻與主流文學
第四篇 科幻寫作揭祕
  第一章 成人科幻小說的寫作
  第二章 少兒科幻的寫作
  第三章 科幻元素表
  第四章 飛越未來--訪談錄
第五篇 科幻文學的考察和展望
  第一章 五四以前,化了裝的「賽先生」─1949年以前
  第二章 兩岸想象力的角力──1949年以後

      第三章:中文科幻百年‧文學迷思            ──科幻與兒童文學的交集 
      第四章:科幻小說往何處去──交大2003科幻研究學術會議,專題演講論文  
                    淹沒在電光聲影、亦幻奇幻中的科幻文學/科幻創意的枯竭與再生/科幻創作的未來─硬科幻,點子用盡;軟科幻─融入文學藝術/華文科幻發展新主流   

 附錄:          一、台灣地區科幻文學創作書目 
         二、歷年科幻文學碩博土論文 
三、科幻網站目錄 
四、重要科幻電影編目

法蘭克福書展,文學區

  (五)台灣出版品推薦作品
臺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黃海/五南圖書
台灣爵士光譜/張翔一/台灣書房
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吳美枝/台灣書房
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大塊
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尹麗川等/大塊
鐵道建築散步/李清志/大塊
建築異型/李清志/大塊
香港味道1:酒樓茶肆精華極品/歐陽應霽/大塊
香港味道2:街頭巷尾民間滋味/歐陽應霽/大塊
半飽/歐陽應霽/大塊
那一百零八天/郝明義/網路與書
越讀者/郝明義/網路與書
追獵藍色巴爾幹/張桂越/網路與書
流浪吧,男孩!/俞子維/遠流
當偶們同在一起─阿桂的生活布偶/阿桂(桂秀蘭)/遠流
青蛙巫婆 動物魔法廚房/張東君/遠流
福爾摩沙植物記─101種台灣植物文化圖鑑&27則台灣植物文化議題/潘富俊/遠流
台灣大廚-鄭衍基/鄭衍基/賽尚圖文
欣葉心.台菜情/李秀英、陳渭南/賽尚圖文
小女人的建築大夢-謝麗香與伍角船板/謝麗香/賽尚圖文
不丹漫遊-途經印度浮光掠影/陳念萱/賽尚圖文
風迷馬六甲-鄭和海上絲路補給站/陳念萱/賽尚圖文
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沈清松/台灣商務
鹿橋全集-未央歌(紀念版)/鹿橋/台灣商務
鑽石台灣—多樣性自然生態篇/陳郁秀/玉山社
歷史的錯誤—台美中關係探源/阮銘等/玉山社
打拚—台灣人民的歷史/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玉山社
西域記風塵/經典雜誌/經典雜誌
赤日炎炎:台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經典雜誌/經典雜誌
臺灣四百年/經典雜誌/經典雜誌
山童歲月/凌拂/天下雜誌群
臺灣品牌競爭力/洪順慶/天下雜誌群
賴聲川的創意學/賴聲川/天下雜誌群
創意亞洲現場/官振萱/天下雜誌群
發現台灣/天下編輯/天下雜誌群
台灣園林之美—板橋林家花園/圖 三又一木;文 楊宗哲/聯經
台灣歷史圖說/周婉窈/聯經
台灣民住民的社會與文化/王嵩山/聯經
土東、伊朗手繪之旅/張佩瑜/聯經
中國文學史/王國纓/聯經
人蟲大戰/朱耀沂/商周
細胞種子/林正焜/商周
中東現場/張翠蓉/馬可孛羅
宮前町九十番地/陳柔縉/時報
園林內外/劉大任/時報
時光隊伍/蘇偉貞/印刻
豔歌行/鍾文音/大田
製作福爾摩沙/鄭維中/如果
門外漢的京都/舒國治/遠流
食物戀/張詠緁/野人文化
Call Me台客/網路與書/網路與書
原來,我的時代才要開始/自轉星球/自轉星球
弱建築/阮慶岳/田園城市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陳柔縉/麥田
大廚沒教的聰明料理(中華篇)/吳恩文/積木文化
新手料理:漢食館/蔡坤展/積木文化
亞洲風味素膳/林美慧/積木文化
兩岸書籍裝幀設計/積木編輯部企畫製作/積木文化
私囊/王怡穎/田園城市
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涂翠珊/田園城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海作家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